在集装箱码头,空集装箱的堆放和管理是码头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码头空间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工作效率。以下是关于空集装箱堆放和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堆放规划
区域划分
按箱型划分:根据集装箱的类型,如 20 英尺、40 英尺、45 英尺和高箱、普箱等进行区域划分。将相同箱型的空集装箱放置在同一区域,这样在需要调用特定箱型时,可以快速定位并提取。例如,专门设立 20 英尺空箱堆放区和 40 英尺空箱堆放区,每个区域有明确的标识牌,方便堆场作业人员和设备操作员识别。
按船公司划分:考虑到不同船公司对集装箱的管理要求和使用习惯,可按船公司划分堆放区域。每个船公司的空集装箱集中堆放,便于统计数量、安排调度和进行维护。例如,为马士基、地中海航运等主要船公司分别划分独立的空箱堆放区域,在这些区域内,还可以根据箱型进一步细分。
特殊箱区设置:对于冷藏箱、罐式箱等特殊用途的空集装箱,设置单独的堆放区域。冷藏箱即使是空箱也需要连接电源以保持箱内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其堆放区域应配备相应的电力设施。罐式箱可能会残留一些货物或需要特殊的清洗和维护,也需要单独管理。
堆放方式
整齐堆叠:为了充分利用堆场空间,空集装箱应整齐堆叠。在堆叠时,要确保集装箱的角件准确对齐,以保证堆垛的稳定性。对于 20 英尺集装箱,一般可以堆叠 6 - 7 层;40 英尺集装箱可堆叠 4 - 5 层,具体层数要根据堆场地面承载能力和堆高机的工作能力确定。例如,在新建的、地面承载能力强的堆场,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堆叠层数。
分层堆放:采用分层堆放方式,便于记录和管理每个层次的集装箱信息。可以使用数字化系统对每层的集装箱进行编号和记录,如第一层从左到右依次为 1 - 10 号集装箱,第二层为 11 - 20 号等。这样在查找和提取集装箱时,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的层和位置。
留出通道:在堆场中合理留出通道,方便堆高机、叉车等设备通行。通道的宽度要根据设备的尺寸和操作要求确定,一般来说,堆高机通道宽度不小于 6 米,叉车通道宽度不小于 3 米。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避免堆放任何障碍物。
二、信息管理
库存管理系统
数据录入: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将每一个空集装箱的信息录入系统。这些信息包括集装箱编号、箱型、船公司、进港时间、检验情况等。例如,当一个空集装箱进入堆场时,工作人员通过扫描集装箱上的条形码或 RFID 标签,将相关信息自动录入库存管理系统,同时记录其堆放位置。
实时更新:库存管理系统要实时更新空集装箱的状态和位置信息。在集装箱被提取、移动或维修等情况下,系统及时修改相应的数据。这样,码头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准确地了解空集装箱的库存数量、分布情况和状态,以便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数据查询与统计: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码头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查询集装箱信息,如查询某一船公司的空箱数量、某一时间段内进港的空箱数量等。同时,系统可以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为码头的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根据空箱的积压情况调整堆场规划或安排空箱转运。
标识管理
箱体标识:在空集装箱上标注清晰的标识信息,除了集装箱编号外,还应包括箱型、船公司标识、检验日期等重要信息。这些标识应采用耐磨、耐腐蚀的材料制作,确保在集装箱长期使用和堆放过程中信息清晰可辨。例如,使用金属铭牌或高质量的油漆喷涂标识,并且标识位置要统一,便于查看。
堆场标识:在堆场的每个区域、通道和堆垛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识牌应标明区域用途(如 20 英尺空箱区)、堆垛编号、层数限制等信息。通过堆场标识和箱体标识的配合,方便作业人员快速定位和操作空集装箱。
三、维护与检查
定期检查
外观检查:定期对空集装箱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箱体是否有损坏,如变形、破损、锈蚀等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录并评估损坏程度。例如,每周安排专人对一定比例的空集装箱进行外观巡查,重点检查箱门的密封性、角件的完整性和箱体的平整度。
内部检查:对空集装箱内部进行检查,包括清洁程度、是否有异味、地板状况等。如果发现内部有污渍或异味,要及时进行清洁和处理。对于有损坏的地板,要评估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例如,在检查冷藏集装箱时,还要检查制冷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即使是空箱也能正常启动和运行。
设备检查(针对特殊箱):对于冷藏箱、罐式箱等特殊集装箱,要对其特殊设备进行检查。冷藏箱的制冷机组、温度传感器,罐式箱的阀门、管道等设备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例如,每月对冷藏箱的制冷机组进行一次功能性测试,确保其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制冷。
维修与保养
小修处理:对于外观和内部检查中发现的小问题,如轻微锈蚀、小面积破损等,可以在堆场现场进行小修。准备好常用的维修工具和材料,如防锈漆、密封胶、修补板材等,由经过培训的维修人员进行修复。例如,对于箱体表面的小锈斑,可以先进行除锈处理,然后涂上防锈漆。
大修安排:对于严重损坏的集装箱,如大面积变形、制冷设备故障等,要安排送到专门的维修车间进行大修。在维修期间,要在库存管理系统中记录集装箱的维修状态,包括维修内容、预计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等。例如,当一个冷藏箱的制冷机组出现严重故障需要更换主要部件时,将其转运至维修车间,并在系统中更新其状态为 “维修中”,同时记录预计维修完成时间和维修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