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经验  >  船舶备锚操作流程及步骤是什么?
船舶备锚操作流程及步骤是什么?
浏览: 3112时间: 2024-10-26

船舶备锚操作流程及步骤如下:


操作前准备


  1. 检查设备

    • 首先对锚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锚机的电动机或液压系统。检查电机的接线是否牢固,绝缘是否良好;对于液压锚机,要查看液压油的油位、油温以及油管的连接情况,确保液压系统无泄漏。

    • 检查锚链,查看锚链的连接是否良好,有无过度磨损、变形或断裂的链环。同时,要检查锚链的标记是否清晰,以便在抛锚过程中能够准确掌握锚链的长度。

    • 检查制链器,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能够有效地控制锚链的放出速度,防止锚链失控滑落。

    • 对刹车装置进行检查,保证刹车带的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刹车手柄操作灵活,能够可靠地刹住锚链。

  2. 确认周围环境

    • 观察船舶周围的水域情况,包括水深、底质、周围船舶的动态以及有无障碍物等。一般来说,合适的抛锚水深应在 5 - 30 米之间,底质最好是泥质或沙质底,避免在礁石或硬质地底抛锚。

    • 通过甚高频(VHF)等通讯设备与周围船舶沟通,了解它们的航行计划和动态,确保备锚操作不会对其他船舶造成影响。


操作过程


  1. 松开制链器和刹车

    • 得到驾驶台指令后,先将制链器稍作松开,然后慢慢松开刹车装置,使锚链处于可以自由放出的状态,但要保持一定的控制,防止锚链因船舶晃动等原因突然滑落。

  2. 启动锚机送锚

    • 启动锚机的电动机或液压系统,根据船舶的大小和锚机的功率,以适当的速度将锚送出。在送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锚链的走向和放出速度,同时保持与驾驶台的沟通,及时接收驾驶台的指令。

    • 当锚接近水面时,要放慢送锚速度,确保锚能够平稳入水,避免锚入水时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对锚机和锚链造成损坏。

  3. 控制锚链放出长度

    • 锚入水后,根据驾驶台的指示和船舶的实际情况,控制锚链的放出长度。一般情况下,抛出的锚链长度约为水深的 3 - 5 倍。例如,在水深 10 米的地方,通常抛出 30 - 50 米的锚链。

    • 在放出锚链过程中,通过锚机上的计数器或标记来准确掌握锚链的长度。同时,注意观察锚链的受力情况,通过锚链的松紧程度判断锚是否抓底牢固。


操作完成后检查


  1. 确认锚抓底情况

    • 当放出预定长度的锚链后,让船舶稍微后退,使锚能够更好地抓底。通过观察锚链的方向和张力,判断锚是否已经抓牢。如果锚链呈直线状态且有一定的张力,通常表示锚已抓底成功。

    • 可以使用回声测深仪等设备辅助判断,观察船舶的位置是否稳定,有无走锚现象。

  2. 固定设备

    • 确认锚已抓底后,将刹车装置刹紧,使锚链保持固定的长度。然后将制链器完全合上,进一步固定锚链,防止锚链意外滑落。

    • 最后,关闭锚机的电动机或液压系统,但要保持设备处于随时可启动的备用状态,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起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