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绿色燃料:
液化天然气(LNG):LNG 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替代燃料,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传统重油大幅减少,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同时,LNG 的能量密度较高,与现有船舶发动机技术兼容性较好,在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船舶。如达飞集团等航运巨头都拥有大量的 LNG 双燃料船27.
甲醇:甲醇可在常温下为液态,船舶建造成本相对可控,且能量密度较高,加注设施的建设难度和成本也相对较低,近两年成为船公司选择的新主流方向之一。不过,甲醇的产能不足、生产成本高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绿色甲醇的生产还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资源的充足供应237.
氢和氨:氢燃料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零排放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航运业实现深度脱碳的理想燃料之一。然而,氢的储存和运输需要高压、低温等特殊条件,技术难度和成本较高。氨燃料的能量密度也较高,且可通过可再生能源合成,但其液态能量密度较低,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氮氧化物,同时也存在泄露、爆炸等风险,目前这两种燃料都仍处于技术探索和示范应用阶段27.
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生物燃料可由生物质资源如农作物秸秆、废弃油脂等转化而来,具有可再生、低碳的特点。虽然目前生物燃料在航运业中的应用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237.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船舶设计优化:通过采用先进的船舶设计理念和技术,如优化船体线型、减小船舶阻力、提高推进效率等,可以显著降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采用新型的节能型船型设计,可使船舶的燃油消耗降低 10%-20% 左右。
动力系统升级:对船舶的动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如采用高效的发动机、螺旋桨等设备,以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船舶的精准操纵和优化运行,提高动力系统的能源转换效率。此外,还可以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将船舶发动机产生的余热用于加热燃油、生活用水等,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航行优化: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对船舶的航行路线、航速、货物配载等进行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航程和能源消耗。例如,通过气象导航系统选择最优的航线,避开恶劣天气和高阻力海域;根据船舶的实际载重和航行条件合理调整航速,实现经济航速航行等,可降低燃油消耗 5%-10% 左右。
船舶技术创新:
新能源船舶研发:加大对新能源船舶的研发投入,如纯电动船舶、燃料电池船舶等。纯电动船舶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适用于内河、沿海等短途航线以及港口作业船舶;燃料电池船舶则结合了氢燃料的高能量密度和燃料电池的高效能转换特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面临技术成熟度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战27.
智能船舶技术应用:推进智能船舶技术的应用,如船舶自动驾驶、远程监控与诊断、智能货物管理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能源浪费和事故风险。例如,船舶自动驾驶技术可实现船舶的精准航行和自动避碰,提高航行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
港口技术创新1:
岸电技术推广:进一步推广港口岸电技术的应用,使船舶在靠港期间能够使用岸上的电力供应,从而减少船舶辅机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目前,中国的港口岸电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岸电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同时解决岸电与船舶受电设备的兼容性等问题。
港口设备电动化:推动港口内的装卸设备、运输车辆等实现电动化,减少港口作业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使用电动起重机、电动叉车、电动集卡等设备,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还可以降低设备的运行噪音,改善港口的工作环境。
港口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建立港口能源管理系统,对港口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管理,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设备运行,提高港口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根据港口的作业情况合理安排设备的启停时间,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绿色燃料加注设施:加快绿色燃料加注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包括 LNG 加注站、甲醇加注站、氢加注站等,以满足船舶对绿色燃料的加注需求。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加注设施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例如,上海港已成为国内首个具备船对船同步加注绿色甲醇能力的港口,为甲醇动力船舶的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2.
港口设施升级改造:对港口的码头、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绿色船舶的靠泊、装卸和航行需求。例如,建设适合新能源船舶的专用码头和充电设施,拓宽和加深航道以满足大型绿色船舶的通航要求等。
船舶修造设施升级:提升船舶修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以满足绿色船舶的建造和改造需求。例如,加强对船舶修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提高企业在绿色船舶设计、建造、改装等方面的能力,推动船舶工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34.
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法规标准: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航运与海运业的绿色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如制定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排放限值标准等,推动船舶和港口的节能减排工作。
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对航运企业购置绿色船舶、改造船舶动力系统、建设绿色燃料加注设施等给予财政补贴;对使用绿色燃料的船舶给予税收优惠,如减免燃油税、船舶吨税等,降低企业的绿色转型成本13.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激励航运企业减少碳排放。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或投资减排项目来满足其碳排放要求,从而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27.
国际合作: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航运业绿色转型的规则制定工作,争取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我国航运业的利益,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航运减排规则体系56.
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航运企业、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等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航运技术和经验,同时推动我国的绿色航运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共同促进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发展58.
推进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航运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内的航运绿色转型。例如,开展港口之间的合作,共享绿色港口建设经验和资源,推动区域内的船舶岸电设施互联互通等,提高区域航运的整体绿色水平 。
专业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教育:加强高校和职业院校在航运与海运相关专业中的绿色航运教育,设置绿色航运技术、新能源船舶、航运环保等相关课程,培养具备绿色航运理念、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适应航运业绿色转型需求的创新型人才57.
在职人员培训:针对现有的航运从业人员,开展绿色航运相关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对绿色航运技术和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例如,对船员进行新能源船舶的操作培训、对港口管理人员进行绿色港口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训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发展要求7.
意识提升:
企业内部宣传:航运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绿色转型意识教育,通过内部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员工了解航运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员参与绿色转型的良好氛围。
行业宣传推广: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对航运业绿色转型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航运的认知度和关注度。通过举办绿色航运论坛、展览、研讨会等活动,展示绿色航运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趋势,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理念的普及和推广。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