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友好型疏浚技术选择:优先采用对海洋生物影响较小的疏浚技术,如在设备选型上,选择产生悬浮物少、噪音低的挖泥船。例如,新型的环保绞吸式挖泥船通过优化绞刀设计和作业参数,可减少疏浚过程中悬浮物的产生量达 30% - 50%,降低对浮游生物、幼鱼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干扰。同时,合理安排疏浚作业时间,避开海洋生物的繁殖、洄游等敏感时期,最大限度减少对生物活动规律的影响。
生态补偿与修复措施同步实施:在航道疏浚的同时或之后,立即开展生态补偿和修复工作。一方面,设立海洋生物保护区、人工鱼礁区等,为受影响的海洋生物提供替代栖息地。例如,在航道附近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吸引鱼类聚集栖息,促进鱼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另一方面,对受损的海草床、珊瑚礁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通过移植海草、培育珊瑚等方式,逐步恢复海洋生态的原有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
持续监测与适应性调整:建立长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定期对航道及周边海域的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航道疏浚和生态保护措施。如发现某一区域鱼类数量持续减少,可能是疏浚作业的后续影响,需进一步优化淤泥处理方式或加强生态修复力度,确保在实现航道功能提升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物多样性。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