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岸前的准备工作
航速控制:在靠近码头前,逐渐降低船舶的航速。合适的靠岸速度因船舶大小、码头环境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小型船舶靠岸速度可以控制在 0.5 - 1 节左右,大型船舶速度应更低。例如,一艘 5000 吨级的内河船舶,靠岸速度最好控制在 0.3 - 0.5 节。航速过高会导致船舶碰撞码头时产生较大冲击力,损坏船舶和码头设施。
船舶姿态调整:保持船舶的平衡和正直。通过调整舵角和船舶的载重分布(如果可能),使船舶的首尾线与码头前沿线尽量平行。如果船舶存在倾斜,需要提前纠正,例如通过调整压载水或货物分布来实现,确保船舶在靠岸时能够平稳接触码头。
码头特点:仔细观察码头的结构和布局。了解码头的长度、宽度、水深以及是否有障碍物,如趸船、栈桥、防撞设施等。例如,对于有多层趸船的码头,要清楚每层趸船的位置和高度差,以便准确停靠。同时,注意码头的系泊设备位置,包括系缆桩、绞缆机等的数量和分布,这将决定船舶靠岸后缆绳的系泊方式。
水流因素:分析码头附近的水流情况。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对船舶靠岸操作至关重要。如果是顺流靠岸,船舶相对码头的速度会更快,需要提前做好减速和控制;逆流靠岸则需要更多动力来克服水流阻力。可以通过观察水面漂浮物的流动方向和速度来判断水流情况,也可以参考码头提供的水流信息或使用测流设备。
观察码头环境和水流情况
调整船舶状态
靠岸操作过程
缆绳布置:当船舶接近码头达到合适距离(通常小型船舶为 1 - 2 米,大型船舶为 3 - 5 米)时,开始系泊缆绳。一般先带好船头缆和船尾缆,船头缆用于控制船舶向前的运动,船尾缆用于控制船舶向后的运动。然后根据需要系上横缆,横缆主要用于固定船舶的横向位置,防止船舶左右移动。例如,在有风浪或水流的情况下,要适当增加横缆的数量,确保船舶的稳定性。
缆绳收紧:在系泊缆绳时,要注意收紧的顺序和力度。通常先将缆绳初步带上码头的系缆桩,然后使用绞缆机或人工方式逐渐收紧。收紧缆绳要均匀,避免船舶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移位。同时,在收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船舶与码头的接触情况,防止碰撞损坏。
舵的操作:在靠岸过程中,精确地使用舵来调整船舶的航向。根据船舶与码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适时转动舵角。例如,当船舶头部偏离码头时,适当向码头方向转动舵角,引导船舶靠近。舵角的大小要根据船舶的速度和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避免过度转向导致船舶失控。
推进器运用(如有):如果船舶配备了船艏侧推器或可变速推进器,要合理利用这些设备来辅助靠岸。船艏侧推器可以在船舶低速时提供横向推力,帮助船舶精确地调整横向位置。例如,当船舶快要靠岸但横向位置稍有偏差时,启动船艏侧推器,将船舶推到合适的位置。对于双螺旋桨船舶,通过调整两个螺旋桨的转速差,也可以产生横向力来控制船舶的位置。
使用舵和推进器控制船舶位置
缆绳的系泊操作
靠岸后的检查和调整
靠岸后,检查船舶与码头之间是否有间隙或接触不良的情况。如果发现船舶与码头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可能是缆绳没有系紧或者船舶的位置没有调整好。此时,需要重新调整缆绳或使用一些辅助设备。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