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分类标准
塑料垃圾:包括各种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塑料薄膜等。这些塑料垃圾在海洋环境中难以降解,会长期存在并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例如,海龟可能会将塑料垃圾袋误认为是水母而吞食,导致肠道堵塞等严重后果。
食品废弃物:主要是船上人员产生的食物残渣、果皮等。这类垃圾如果处理不当,在水中会分解腐烂,消耗水中的氧气,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活废弃物:如纸张、破布、玻璃、金属等。纸张和破布相对比较容易分解,但如果大量堆积也会造成环境问题;玻璃和金属则不易分解,破碎的玻璃还可能会对海洋生物造成物理伤害。
含油垃圾:这是船舶垃圾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包括油泥、废机油、含油抹布等。含油垃圾的随意排放会对海洋造成严重的油污染,形成油膜,阻碍氧气进入水体,使水生生物窒息,同时也会影响沿海景观和生态系统。
焚烧炉灰渣:船舶上的焚烧炉用于处理部分垃圾,其产生的灰渣也属于船舶垃圾。这些灰渣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需要妥善处理。
渔具和渔获物残余:对于渔船来说,会产生废弃的渔具,如渔网、渔线等,这些渔具如果丢失在海中,会形成 “幽灵渔具”,继续捕捞海洋生物,造成海洋生物的死亡;渔获物残余如鱼骨、鱼鳞等处理不当也会污染环境。
我国的船舶垃圾分类标准(以《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为例)
一般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玻璃等,不可回收物主要是食品废弃物等易腐垃圾。这与陆地上的垃圾分类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对船舶垃圾进行合理回收利用。
含油垃圾:进一步细化了含油垃圾的控制标准。规定了含油污水的排放限制,对于油泥等含油固体垃圾也有严格的存储和处理要求,以防止油类污染物进入水体。
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如含有重金属(汞、镉、铅等)的电池、化学品容器等。这些垃圾需要专门的处理措施,避免对水体和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等严重后果。
船舶垃圾的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对不同类型的垃圾采取合适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