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救生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规范对于保障船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以下是详细的规范内容:
日常检查
外观检查:每天对救生艇进行外观检查,查看艇体是否有裂缝、变形、穿孔或其他损坏。检查艇壳的胶衣层是否有剥落、起泡等现象。同时,检查救生艇的标识,包括船名、船籍港、编号等是否清晰可辨。
属具检查:检查救生艇的属具是否齐全且处于良好状态。属具包括桨、舵、罗经、海锚、信号灯、救生口粮、淡水、急救箱等。例如,检查桨是否完好无损,连接牢固;淡水容器是否密封良好,水量充足;救生口粮的保质期是否有效。
释放装置检查:检查救生艇的释放装置,包括脱钩装置、刹车装置等。确保释放装置操作灵活,无卡滞现象。手动操作释放装置,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释放救生艇,并且在释放过程中,救生艇能够平稳地落入水中。
定期维护与保养
艇体保养:定期(如每月)对救生艇艇体进行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淡水冲洗艇体,去除盐分、油污和污垢。每季度对艇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检查艇体内部结构是否有松动、腐蚀等情况。对于发现的小裂缝或损伤,及时进行修补;对于严重的损坏,应安排专业维修。
设备保养:对救生艇的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例如,每半年对救生艇发动机进行一次启动和运行测试,检查发动机的启动性能、运转是否平稳、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同时,对艇内的电气设备,如信号灯、无线电设备等进行检查和维护,更换电池、灯泡等易损件。
存放装置维护:定期检查救生艇的存放装置,如吊架、吊索等。查看吊架是否有变形、腐蚀,吊索是否有磨损、断丝等情况。每年对吊索进行拉力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救生艇的重量。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存放装置,及时进行更换或修复。
外观及附件检查
定期检验与保养
定期检验:按照规定的周期(一般为 1 - 2 年)将救生筏送专业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包括筏体结构完整性、充气系统性能、属具完整性等。在检验合格后,会在救生筏上标明下次检验日期。
保养措施:在日常维护中,要保持救生筏存放区域的清洁干燥,避免救生筏受到腐蚀或损坏。如果救生筏长期未使用,应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定期的充气和放气操作,以保持充气系统的良好性能。同时,定期更换救生筏内的易损件,如电池、信号弹等。
救生衣维护与检查
外观检查:对救生衣进行定期的外观检查,查看救生衣的面料是否有破损、撕裂、磨损等情况。检查救生衣的缝线是否牢固,没有开线现象。同时,检查救生衣的标识,如型号、浮力标准、使用说明等是否清晰。
浮力检查:定期检查救生衣的浮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浮力测试,将救生衣浸入水中,检查其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如 30 秒)自动扶正人体,并提供足够的浮力使人头部浮出水面。对于带有充气功能的救生衣,检查充气装置是否正常,气瓶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附件检查:检查救生衣的附件,如口哨、反光带、灯等。口哨应能正常发声,反光带应清晰可见,灯的电池应定期更换,确保其在夜间能够正常发光。
浸水服维护与检查
记录内容要求:建立详细的救生设备维护与管理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检查日期、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维护措施、更换部件等信息。例如,在救生艇检查记录中,应详细记录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如艇体的裂缝位置和长度,以及采取的修补措施和修补日期。
记录保存期限:维护与管理记录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一般不少于船舶检验证书的有效期。这些记录可以作为船舶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追溯救生设备的维护历史,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船舶救生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规范的依据是什么?
船舶救生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规范中对船员培训有哪些要求?
分享一些船舶救生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