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海上突发人员伤病情况是非常紧急的事件,以下是应对这种情况的详细措施:
基本医疗物资储备
药品配备:船舶应配备充足的常用药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消炎药、肠胃药、抗过敏药、外伤处理药品(如碘伏、酒精、绷带、创可贴、云南白药等)。根据船舶的航程、船员人数和可能遇到的伤病情况,合理确定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例如,对于远航船舶,要准备足够治疗常见慢性病的药物。
医疗器械准备:配备基本的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注射器、缝合包、担架等。这些器械可以帮助船员对伤病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同时,要确保船员熟悉这些器械的使用方法,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医疗设施检查与维护
医疗培训与技能提升
基本急救培训:全体船员都应接受基本的急救培训,包括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能。培训可以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或经过认证的急救培训师进行,确保船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伤病员进行有效的初步处理。定期组织复训,巩固船员的急救技能。
疾病处理培训:对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和处理方法进行培训。例如,让船员了解心脏病发作、中风、中暑、食物中毒等疾病的症状,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让中暑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冷敷等。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详细的海上人员伤病应急处理预案。预案应明确在发生伤病情况时,船员的职责分工、应急通讯方式、医疗救治流程等内容。例如,规定船长为应急指挥,大副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轮机长确保船舶动力和设备正常以配合救治工作。
应急演练开展:定期组织船员进行海上人员伤病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可以包括模拟各种伤病情况,如骨折、烧伤、突发疾病等,检验船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技能。通过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船员在实际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伤病情况评估
初步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CPR):如果伤病员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伤病员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伤病员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 / 分钟,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医疗救援人员到达或伤病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止血处理:对于外伤出血的情况,根据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对于小的伤口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止血;对于较大的动脉出血,可以在伤口近心端用止血带或布条绑扎止血,但要注意绑扎时间不宜过长,每隔一段时间要松开一段时间,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固定与包扎:如果伤病员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情况,要尽量避免移动伤病员,防止二次伤害。如果需要移动,要对骨折部位进行简单固定,如用木板、树枝等固定骨折的肢体。对于外伤伤口,用消毒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注意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当,既能够止血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
远程医疗咨询
利用通讯设备求助:利用船上的通讯设备(如卫星电话、甚高频无线电等)与岸上的医疗机构或专业医生取得联系,向他们描述伤病员的症状、生命体征、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等信息,寻求医疗建议。在联系过程中,要确保通讯清晰,准确传达病情信息。
遵循专业建议操作:按照岸上医生的建议对伤病员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护理。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指导船员调整急救措施、使用特定的药品或设备等。船员要认真记录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救援协调安排
确定救援方案:如果伤病情况严重,船上无法进行有效治疗,需要尽快协调救援。根据船舶的位置、天气情况、附近的救援力量等因素,确定救援方案。可以选择由附近的船舶进行救援,或者请求海岸警卫队、专业救援直升机等进行救援。
配合救援行动:在救援力量到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好伤病员的医疗记录、个人物品,清理船舶甲板上的障碍物,确保救援设备(如直升机的降落平台)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与救援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准确的船舶位置和海况等信息,配合救援行动顺利进行。
提供一些船舶上常用药品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说明
制定一份详细的船舶人员医疗培训计划
如何处理海上伤病人员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