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提升航运供应链可视化和信息共享方面的应用
运输设备的监控:在船舶、港口设备等运输设施上安装大量的物联网传感器,用于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在船舶的发动机、舵机等关键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收集设备的运行参数,如温度、转速、油压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进行预防性维护。
信息共享促进协同运维:这些设备的运行数据可以在航运供应链的相关各方之间共享。船舶管理公司可以将设备数据提供给港口维修团队,当船舶靠港时,维修人员可以根据预先掌握的数据迅速开展设备检查和维修工作,减少船舶在港停留时间,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
环境参数监测:物联网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货物运输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震动等。以冷链运输为例,在冷藏集装箱内安装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箱内的环境条件。这些传感器可以将数据实时反馈给监控系统,当环境参数超出预设范围时,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货物状态评估:通过对货物运输环境的持续监测,可以间接评估货物的状态。例如,对于易碎品,通过监测震动传感器的数据来判断货物是否可能受到损坏;对于化学品等特殊货物,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可以预防潜在的安全事故,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对货物状态的感知能力,保障货物安全。
原理和技术手段:物联网通过在货物、运输工具(船舶、车辆、集装箱等)上安装传感器(如 GPS、北斗定位系统、RFID 标签等),可以实时获取货物的位置信息。例如,在集装箱上安装有源 RFID 标签,这些标签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或蜂窝网络将集装箱的位置、状态等数据传输到后台系统。
提升可视化的效果:货主、货代、船公司等供应链上的各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时查看货物的位置,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全程可视化。这有助于各方提前规划后续的物流环节,如港口装卸、仓储安排等,同时也方便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船舶延误、货物偏离预定路线等。
货物追踪与实时定位
环境监测与状态感知
设备监控与运维管理
区块链在提升航运供应链可视化和信息共享方面的应用
构建供应链追溯体系: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链式结构,可以构建完整的航运供应链追溯体系。从货物的源头(如生产地、发货地)开始,记录货物的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包括发货时间、运输路线、中转情况、装卸操作等。这些信息存储在区块链的各个节点上,各方可以根据权限查询货物的完整运输历史。
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航运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将货主、船公司、港口、海关、货代等各方接入到平台中。各方可以在平台上共享和查询货物的相关信息,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透明共享。例如,海关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货物的原产地、运输过程等信息,快速进行清关处理;货主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货物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实时状态,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程度。
智能合约的工作原理: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的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代码。在航运供应链中,可以将运输合同、支付条款等以智能合约的形式部署在区块链上。例如,当货物按照预定的路线和时间抵达目的港,并且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智能合约可以自动触发支付流程,将运费支付给船公司。
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和协同性:智能合约的执行过程是透明且自动的,各方都可以查看合约的执行状态。这不仅提高了信息共享的效率,还能够确保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协同工作。同时,智能合约还可以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例如,当物联网设备监测到货物已经完成装卸操作时,自动触发智能合约更新货物运输状态,实现信息的实时同步和共享。
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其数据一旦记录就很难被篡改。在航运供应链中,各方将货物信息、交易记录、运输状态等数据记录在区块链上。例如,每一次货物的装卸操作、运输工具的交接等信息都作为一个区块添加到区块链中,并且通过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增强供应链信任关系: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供应链上的各方可以更加信任共享的数据。货主不再需要担心船公司或货代篡改货物运输信息,各方可以基于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业务决策。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信息共享,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纠纷和延误。
详细说明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供应链中的应用模式
航运供应链可视化和信息共享对环境保护有哪些影响?
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航运供应链的可视化和信息共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