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运物流中确保冷链货物温度控制和品质安全是一项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需要从多个环节进行把控:
冷藏运输设备的选择与维护
选择合适的冷藏设备:根据冷链货物的特性、运输距离和运输量来选择合适的冷藏运输设备。对于海上运输,冷藏集装箱是最常见的选择。冷藏集装箱能够精确控制温度,其温度调节范围通常在 - 30℃至 + 30℃之间,可以满足大多数冷链货物(如肉类、水果、蔬菜、药品等)的运输需求。同时,冷藏船也是大型冷链货物运输的选择之一,它有专门的冷藏舱,能够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
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定期对冷藏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是确保温度控制的关键。在船舶出发前,技术人员要对冷藏集装箱或冷藏舱的制冷系统、温度传感器、通风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例如,检查制冷压缩机是否正常工作,制冷剂是否充足,温度传感器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等。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也要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故障,应能及时进行维修。
温度监测与记录设备的应用
高精度温度监测设备:在冷藏运输设备中安装高精度的温度监测设备,如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测量货物所处环境的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例如,一些先进的温度传感器可以精确到 ±0.1℃,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温度的微小变化。
完整的温度记录系统:建立完整的温度记录系统,记录冷链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在运输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也能为后续的质量追溯提供数据支持。温度记录设备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每 15 分钟记录一次)记录温度数据,同时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篡改。
预冷处理
货物预冷的重要性:在装货前,对冷链货物进行预冷处理是确保货物品质安全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预冷要求,例如,水果在采摘后应尽快预冷至适宜的储存温度,以降低其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速度。对于肉类,预冷可以防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预冷的温度和时间要根据货物的种类和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预冷温度应接近运输过程中的设定温度。
预冷方式的选择:根据货物的性质和数量选择合适的预冷方式。常见的预冷方式有空气预冷、真空预冷和水预冷等。例如,叶菜类蔬菜适合采用真空预冷,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去除蔬菜中的田间热,预冷速度快,能够更好地保持蔬菜的新鲜度;而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水果,如西瓜,可以采用水预冷的方式,通过冷水循环带走热量。
装货过程的温度控制
快速装货操作:在装货过程中,要尽量缩短货物暴露在非适宜温度环境中的时间。对于冷藏集装箱,装货时应提前将集装箱预冷至设定温度,并且在装货过程中保持制冷系统运行。同时,装货操作要迅速、有序,减少货物在常温环境下的停留时间。例如,对于易腐的海鲜产品,应采用快速传送装置将货物从冷库直接装入冷藏集装箱,确保货物温度的稳定性。
货物摆放与通风要求:合理的货物摆放对于温度控制和空气流通至关重要。货物在冷藏运输设备中应留有适当的间隙,以保证冷空气能够在货物之间充分循环。例如,在冷藏集装箱内堆放纸箱包装的水果时,要避免货物堆积过密,应按照一定的堆叠方式,使冷空气能够从底部向上流动,均匀地冷却货物。同时,对于一些需要特定通风条件的货物,如鲜花,要根据其呼吸特点调整通风量和通风方式。
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与调整
实时温度监控系统:在航运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温度监控系统对冷藏设备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或其他无线通信方式将温度数据传输到岸上的监控中心或船舶驾驶舱。一旦温度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船员采取措施。例如,当冷藏集装箱内的温度偏离设定温度 ±2℃时,监控系统就会向船员的移动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温度调整措施:船员在收到温度异常警报后,应及时对冷藏设备进行检查和调整。如果是制冷系统故障,要尽快进行维修或采取应急措施,如启用备用制冷设备。同时,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和温度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温度设定值。例如,对于一些对温度波动较为敏感的药品,当发现温度有上升趋势时,应适当降低温度设定值,以尽快恢复到适宜的运输温度。
专业人员培训
冷链知识培训:对参与冷链物流运输的船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冷链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冷链货物的特性、温度控制要求、冷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方面。例如,船员要了解不同种类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最佳温度范围、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冷链运输的操作技能,提高对冷链货物品质安全的保障能力。
应急处理培训:开展应急处理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应对冷藏设备故障、温度异常等突发情况。培训内容包括故障排查方法、应急制冷设备的使用、货物转移等措施。例如,当冷藏集装箱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时,工作人员要知道如何将货物安全地转移到其他正常的冷藏设备中,以避免货物品质受损。
人员操作规范管理
操作标准制定:制定严格的人员操作规范,明确在冷链货物装卸、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要求。例如,规定船员在检查冷藏设备温度时的时间间隔、记录温度数据的格式和要求等。同时,对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确保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监督与考核机制:建立监督与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考核。通过现场检查、查看温度记录数据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不遵守操作规范、导致冷链货物品质受损的人员进行处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
航运物流中,冷链货物的装卸流程应如何标准化以保障品质安全?
分享一些成功的航运物流冷链货物温度控制案例
如何选择适合冷链货物的航运物流服务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