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海运供应链中各环节碳排放及实施减排措施的方法:
船舶运输环节:
燃料消耗法:根据船舶燃油消耗和特定燃油的排放系数来计算碳足迹。需考虑船舶类型、航行距离、速度和载重量等因素,此方法相对简单直接,但可能无法捕捉所有排放源12 。
运营数据法:利用船舶运营数据,如航速、载重量和航行距离,来估计碳足迹。可通过船上监测系统或港口数据来收集运营数据,该方法接近实际情况,但受数据准确性和可用性的限制12.
生命周期评估法:考虑从原材料提取到船舶建造、运营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排放,全面评估船舶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不过这种方法较为复杂,数据需求大14.
港口作业环节2 :
区分作业类型:港口作业包括装卸货、船舶停泊、设备运行等,需根据不同作业类型建立相应的排放因子模型。
考察港口基础设施:港口规模、码头长度、设备类型等基础设施因素对作业排放影响显著,应纳入模型考虑。
采用实测和模拟结合:结合港口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准确可靠的港口作业排放因子模型,以核算碳排放量 。
货物运输环节2 :
覆盖不同货物类型:根据不同货物类型的特征,如重量、体积、运输距离等,建立相应的货物运输排放因子模型。
考虑运输方式多样性:海运货物运输方式有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液体散货运输等,模型需涵盖这些不同方式的碳排放影响。
与国际标准接轨:参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等权威机构的碳排放核算指南,确保货物运输排放因子模型与国际标准一致 。
船舶技术改进1 :
采用先进船舶设计:如流线型船体设计、优化螺旋桨和舵、船舶轻量化等,减少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阻力,提高能效。
使用节能设备:安装双燃料发动机、废热回收系统、变频驱动系统等,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应用替代燃料:探索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生物燃料、合成燃料和氢燃料等低碳燃料,替代传统的重油,从源头上降低碳排放。
运营管理优化:
航线优化:分析航线以识别和优化低碳航行策略,如减少航行距离、避开高风险海域、利用气象条件等,提高能源效率14.
航行速度优化:确定最佳航行速度,在燃料消耗和航行时间之间取得平衡,避免不必要的高速航行,降低燃油消耗14.
船舶调度优化:合理安排船舶的停靠港口和作业时间,减少船舶在港口的等待时间和怠速时间,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14.
港口设施升级:
建设岸电设施:在港口建设岸电设施,使船舶在停靠港口时能够使用岸上的电力,替代船舶自身的燃油发电,减少船舶的排放1.
优化港口布局:合理规划港口的布局和设施,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减少货物的周转时间和运输距离,降低港口作业的碳排放。
推广新能源设备:在港口内推广使用新能源驱动的装卸设备、运输车辆等,减少港口内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供应链协同合作3 :
上下游企业合作:航运公司、货主、港口、货代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计划,分享减排经验和技术,协同推进海运供应链的脱碳进程。
信息共享与数据监测:建立供应链碳排放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实时监测和披露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提高碳排放的透明度,为减排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绿色采购与合作:货主在选择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时,优先考虑碳排放表现良好的企业,鼓励供应商采取减排措施,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 。
海运供应链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有哪些创新技术可以降低海运供应链的碳排放?
政府在推动海运供应链减排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