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海况下,船舶稳性符合适航性的量化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范围:一般干货船在正常装载情况下,初稳性高度 GM 通常要求在 0.15m 至 1.0m 之间。对于客船,初稳性高度 GM 可能要求更高,一般在 0.3m 至 1.2m 之间,以确保在恶劣海况下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恶劣海况下的特殊要求:在恶劣海况下,为了防止船舶过度倾斜和侧倾,初稳性高度 GM 应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不应低于 0.1m。如果 GM 值过小,船舶在波浪作用下容易发生较大幅度的倾斜,甚至可能导致船舶倾覆。
衡量指标及要求:动稳性通常用动稳性曲线来表示,主要衡量指标是船舶在受到动态外力作用时的稳性变化情况。在恶劣海况下,要求船舶的动稳性曲线下的面积足够大,以保证船舶在波浪中具有足够的能量储备来抵抗倾覆力矩。一般要求动稳性曲线下的面积不小于某一规定值,该值根据船舶的类型、尺度和航行区域等因素确定。
与其他因素的综合评估:动稳性的评估需要结合船舶的初稳性、横摇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例如,一艘初稳性较高的船舶,其动稳性曲线可能会相对较陡,但在恶劣海况下,可能需要更平缓的动稳性曲线来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对船舶的稳性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调整。
除了上述标准,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恶劣海况下船舶的稳性?
如何通过压载水管理提高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稳性?
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适航性还需要考虑哪些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