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主要通过《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规则)和《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等对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进行监管,以下是具体介绍:
规则制定与更新:IMO 制定的 IMDG 规则对海上运输危险货物的各个环节作出详细规定,包括危险货物的分类、包装、标记、标识、单证、积载、隔离等方面。该规则每两年修订一次,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新的安全环保要求3。
船舶与人员要求:SOLAS 公约要求运输危险货物的船舶必须符合一系列安全标准,如船舶的结构、消防、救生等设备要满足相应的要求。同时,船舶上的船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危险货物的性质、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等,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正确操作和应对突发情况1。
包装与标记规定:IMDG 规则规定危险货物必须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破损或发生其他危险。包装上必须标明货物的名称、类别、危险性质、包装规格和标识等,以便在运输过程中能够被正确识别和处理2。
积载与隔离要求: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类别,规定了不同危险货物在船舶上的积载位置和隔离要求,以防止危险货物之间发生相互反应或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例如,易燃液体和氧化剂必须隔离积载,爆炸品必须存放在专门的舱室或区域内2。
单证与申报制度:托运人在托运危险货物时,必须向承运人提供详细的危险货物申报单,说明货物的名称、性质、数量、包装等信息。承运人在接收危险货物前,必须对申报单进行审核,并确保船舶具备运输该危险货物的条件和能力。在运输过程中,船舶还需携带相关的危险货物单证,以备港口国检查和应急处理时使用。
爆炸品: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爆措施,如使用专门的防爆包装、储存于远离热源和火源的舱室、限制运输数量等。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爆炸品,还需根据其危险程度和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和管理。
放射性物质:对放射性物质的运输,IMO 制定了严格的放射性防护标准和管理规定,包括包装的设计和制造、运输过程中的辐射监测、人员的防护措施等。运输放射性物质的船舶必须配备专门的辐射防护设备和监测仪器,船员必须接受专门的放射性防护培训。
易燃液体和气体:易燃液体和气体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因此 IMDG 规则对其包装、积载、隔离和通风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例如,易燃液体必须使用密封良好的包装容器,储存于通风良好、远离热源和火源的舱室;易燃气体则需使用耐压容器运输,并采取有效的泄漏检测和防范措施。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具有强腐蚀性,可能对船舶的结构和设备造成损害,也会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IMDG 规则要求腐蚀性物质必须使用耐腐蚀的包装材料,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在包装上标明 “腐蚀性” 字样、储存于专门的舱室或区域等。
锂电池类货物:随着锂电池在各类电子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其海上运输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IMO 对锂电池类货物的运输作出了专门规定,包括包装导则、运输条件、测试要求等。例如,锂电池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包装容器运输,且在运输过程中需采取防止短路、过热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