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在寒冷海域航行时,可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因低温导致的设备故障和人员冻伤:
设备保温与加热:对暴露在舱外的水管、油管、液压管等使用保温材料进行包扎,如玻璃棉、岩棉等。对于关键的机电设备,如主机、辅机、舵机、锚机等,可开启设备自带的加热装置或在设备周围设置加热设备,保持设备温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123。
管系维护与排水:在航行前和航行中,及时检查并放尽户外管线中的残水,包括消防水管、甲板淡水管、压缩空气管等,防止水结冰膨胀导致管系爆裂12。
冷却与润滑系统管理:使用适合低温环境的冷却液和润滑油,如防冻型冷却液和低粘度的润滑油,确保冷却和润滑系统在低温下能正常工作。定期检查冷却系统的水位、水温以及润滑系统的油位、油温,及时补充和更换冷却液和润滑油2。
电气设备防潮:对室外的电罗经复示器、转速表复示器、舵角指示器等电气设备,保持其内部照明灯泡不论昼夜常开,以驱除水气保持干燥,防止因潮湿导致短路或元件损坏13。
货物与压载水管理:对于装载的货物,特别是散货,要确保其含水率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货物在低温下冻结或因含水率过高而导致船舶稳性下降。在寒冷海域,如使用江、河压载水,应提前彻底更换为海水,以免压载水结冰导致排水困难。
个人保暖装备:为船员配备足够的防寒服、保暖手套、棉帽、围巾、防滑靴等保暖装备,确保船员在甲板作业或外出时能有效抵御寒冷2。
工作环境改善:在甲板、扶梯、舷梯、船员通道等容易结冰的地方,及时清除积雪和冰块,并撒上黄沙、盐等防滑物质,防止人员滑倒摔伤。在船员经常作业和休息的区域,如驾驶室、机舱、生活区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通风2。
作业时间调整:合理安排船员的工作时间和作业强度,避免船员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连续作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甲板作业安排在白天温度相对较高的时候进行,并尽量减少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甲板作业。
应急救援准备:配备足够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如冻伤膏、绷带、担架等,以便在发生人员冻伤或其他意外事故时能及时进行救治。同时,定期组织船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船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详细介绍一下防寒服的种类和适用场景
提供一些在寒冷海域航行时,船员预防低温冻伤的具体案例
船舶在寒冷海域航行时,应如何处理压载水以防止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