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轮锚泊设备在不同海域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海底地形与地质:需提前了解海底地形,避免在礁石、浅滩或海底电缆等障碍物附近抛锚,防止锚链缠绕或损坏。同时,要确认海底地质,尽量选择沙质、泥质等抓力较好的底质区域抛锚,如东营港锚地土质虽易锚泊但抓力较小,要特别注意3。
水深变化:浅海海域水深变化较大,抛锚时要准确掌握实时水深,确保有足够的水深供船舶锚泊,防止船舶搁浅,同时也要避免锚链过长拖地或过短无法提供足够抓力1。
水流与潮汐:水流和潮汐的影响较为显著,抛锚时应尽量选择水流平缓、潮汐涨落幅度较小的区域,顶流抛锚可以减小锚链的受力和船舶的漂移,在潮汐变化大的区域,要及时调整锚链长度。
水深测量:由于深海海域水深较深,在抛锚前必须精确测量水深,一般超过 25m 水深可作为深水抛锚处理,超过 50m 时,须用锚机放出锚链至锚触海底,然后船身极慢后退,使锚爪受力,再缓慢松链至需要长度2。
锚链长度与强度:深海抛锚需要使用足够长度和强度的锚链,以确保锚能有效抓住海底并承受船舶的拉力,同时要注意锚链的放出速度和张力控制,避免锚链断裂或丢失锚。
定位与监控:深海海域定位难度较大,要依靠先进的导航设备和定位系统准确确定船舶位置和锚位,在锚泊期间,要加强对船舶位置和锚链状态的监控,防止走锚。
风暴与海浪:热带海域风暴频繁,在台风季节或有风暴预警时,要提前选择合适的避风锚地,如防波堤内、海湾深处等,抛锚后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调整锚链长度和船舶姿态。
海水腐蚀:热带海域海水温度高、盐度大,对锚泊设备的腐蚀作用较强,要加强对锚链、锚机等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腐蚀问题,必要时采取防腐措施。
海洋生物附着:海洋生物容易在锚链和锚上附着生长,增加锚泊设备的重量和阻力,影响锚的抓力和锚链的操作,要定期清理锚链和锚上的海洋生物。
海冰影响:寒带海域可能存在海冰,要避免在海冰密集区抛锚,防止船舶被海冰围困或锚链被海冰割断。如果在有海冰的海域锚泊,要加强瞭望,及时发现并处理海冰对船舶和锚泊设备的威胁。
低温损坏:低温会使锚泊设备的金属部件变脆,容易发生断裂等损坏,要对锚链、锚机等设备进行预热和保温处理,在操作前检查设备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低温造成设备故障。
防寒与防滑:船员在甲板上操作锚泊设备时要注意防寒防滑,穿戴好防寒服和防滑鞋,设置必要的防滑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滑倒受伤。
交通管制:严格遵守当地的交通管制规定,及时向海事部门报告船舶的锚泊意图和位置,听从交管中心的指挥和调度,避免影响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
船舶密度:由于船舶密度大,要选择合适的锚位,与其他船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碰撞事故,在抛锚和起锚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周围船舶的动态,谨慎操作。
应急准备:在繁忙航道附近海域锚泊,要做好应急准备,如备车、备锚,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事故或堵塞航道。
渔网与渔具:要注意观察海面上是否有渔网、渔具等,避免在渔网附近抛锚,防止锚链缠绕渔网,造成渔民的财产损失和船舶的操作困难,在起锚时也要小心,防止锚钩住渔网。
渔业作业船只:该区域渔业作业船只较多,要注意与这些船只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碰撞,同时要加强瞭望,及时发现并避让正在作业的渔船,在抛锚前要确认周围没有渔船正在进行捕捞作业。
海洋生态保护:渔业资源丰富海域通常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要严格遵守海洋环境保护规定,不得向海中排放污染物,避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