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轮进行原油装卸作业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严格操作的过程,以下是其关键步骤:
靠泊码头:油轮在引航员的引导下,缓缓靠近指定的装卸码头,船长和船员需密切配合,根据码头的指示和当时的风向、水流等情况,精确调整油轮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安全平稳靠泊。
连接设备:油轮靠泊后,船员需要将船上的装卸臂与码头上的输油管道和相关设备进行准确连接,连接过程中要确保各个接口密封良好,防止原油泄漏。同时,连接好静电接地线,以消除装卸过程中产生的静电,避免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安全检查:在装卸作业前,油轮和码头双方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装卸设备、管道系统、阀门、消防设施等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消防、应急等系统处于备用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惰化处理:在装油前,需要对货油舱进行惰化处理,向货油舱内充入惰性气体,如氮气等,以降低舱内氧气含量,通常要求氧气含量低于 8%,防止原油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从而避免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
初流控制:开始装油时,要缓慢开启阀门,控制原油的流速,避免因流速过快产生静电积聚或对管道造成冲击。一般初始流速控制在 1m/s 以下,待管道和货油舱内充满原油后,再逐渐提高流速。
装油监控:在装油过程中,船员需要密切监控装油进度、货油舱的液位、压力、温度等参数,通过船上的液位测量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获取数据,并与码头的控制中心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装油作业按计划进行,同时防止原油溢出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
扫舱作业:当货油舱接近装满时,需要逐渐降低装油流速,并进行扫舱作业,使用专门的扫舱泵将货油舱底部和舱壁上残留的原油尽可能地抽吸干净,以确保最大限度地装载原油,同时减少舱内残留原油对后续洗舱作业的影响。
管道预热:在卸油前,如果原油的粘度较大,可能需要对卸油管道进行预热,以降低原油的粘度,便于原油的流动和卸载。通常采用蒸汽或热水对管道进行循环加热,使原油达到适宜的流动温度。
开启阀门:确认管道预热完成且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缓慢开启油轮货油舱的出油阀门和码头上的进油阀门,与装油作业一样,要控制初始流速,防止因流速过快产生静电或对管道造成冲击。
卸油监控:在卸油过程中,持续监控卸油进度、货油舱的液位、压力、温度等参数,以及码头接收设施的存储情况,确保卸油作业安全、高效地进行。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管道泄漏、货油舱压力异常等,应立即停止卸油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扫线作业:卸油完毕后,需要进行扫线作业,使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将管道内残留的原油吹扫干净,防止原油在管道内残留,避免下次装油时发生混合污染或其他安全隐患。
设备拆卸与清洁:装卸作业完成后,首先要拆卸连接在油轮和码头上的装卸臂及其他连接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检查,确保设备无原油残留和损坏,以便下次使用。
货油舱处理:对于装油后的货油舱,如果需要换装不同种类的原油或进行船舶维修等作业,可能需要对货油舱进行清洗。清洗通常采用热水、蒸汽或专门的洗舱剂等,将舱内残留的原油和杂质清除干净。对于卸油后的货油舱,如果短期内不再进行装油作业,也需要进行适当的通风和干燥处理,防止舱内潮湿和腐蚀。
文件记录与报告:油轮的船长和船员需要详细记录装卸作业的全过程,包括装卸时间、装卸量、货油舱的相关参数、设备检查情况等信息,并生成装卸作业报告,提交给船公司、港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以便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和管理。
卸油作业时,如何处理货油舱内的残留原油?
油轮装卸作业时如何保障人员安全?
原油装卸作业对环境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