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航运资讯  >  近洋海运船舶如何选择合适的锚地进行抛锚停泊?
近洋海运船舶如何选择合适的锚地进行抛锚停泊?
2024年12月21日 13:36   浏览:0   来源:Faye

近洋海运船舶选择合适的锚地进行抛锚停泊,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多方面因素:

水深因素


  • 富余水深要求:锚地水深要足够,一般建议富余水深在船舶吃水的 1.5 至 2 倍以上,以防止船舶在涨潮、海浪等情况下触底。比如一艘吃水 10 米的船舶,锚地水深至少应为 15 米至 20 米。如果富余水深不足,锚泊船在涨潮打横时船底过水断面会很小,船舶受到的流压会成倍增加,引起船舶受力急剧增大.

  • 水深与锚链长度关系:锚位水深尽量不要超过一舷锚链总长的四分之一。比如船舶的锚链单舷总长为 300 米,则锚位水深最好不超过 75 米,否则起锚时锚机负荷过大,特别是对于大型船舶,起锚难度会显著增加1.

底质地形


  • 底质类型:粘土底质的抓力最好,泥沙次之,沙砾、贝壳等沙底抓力较差,不适合船舶长时间锚泊。软泥、硬泥底质的抓力也相对较弱,而石底则不宜抛锚,因为锚难以抓牢,无法提供足够的锚固力1.

  • 海底地形:海底地势以平坦为好,应尽量避免在海底陡坡处抛锚,否则会影响锚的抓力,容易发生走锚断链事故。此外,凹凸不平的海底地形也不利于锚的稳定抓持12.

水流因素


  • 流向稳定:锚地水流流向宜相对稳定,避免船舶在锚泊期间因水流方向的频繁改变而受到复杂的外力作用,导致锚链受力不均,增加走锚风险1.

  • 流速适宜:流速以缓为好,一般来说,流速不超过 2 节的锚地较为理想。因为流速过大,船舶所受流压力也会增大,对锚的抓力要求更高,同时也会使船舶在锚泊时的操纵难度增加,更易发生走锚等事故1.

回旋余地


  • 船舶旋回半径:船舶在锚泊时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回旋,以应对风向、水流等因素的变化。单锚旋回半径一般为船长加上实际出链长度,因此要确保锚地有足够的空间供船舶回旋,避免与周围的船舶、障碍物等发生碰撞12.

  • 安全距离:应距离安全等深线或者障碍物留有 3 至 5 海里的富余距离,即使在交通密集情况下,也要至少距离安全等深线 2 海里,以策安全。这样在船舶走锚或发生其他意外情况时,有足够的距离避免搁浅或碰撞等事故1.

气象条件


  • 避风条件:选择能有效遮蔽当地常发风向的锚地,如在季风盛行的海域,要选择背风的位置抛锚,以减少风浪对船舶的冲击,降低船舶的摇晃和漂移风险,确保锚泊安全。

  • 潮汐影响:了解锚地的潮汐情况,包括潮差、涨落潮时间等。尽量选择在潮差较小、水流相对平稳的时段和位置抛锚,避免船舶因潮差过大而出现搁浅或锚链受力过大等问题 。

交通状况


  • 船舶密度:避免选择船舶密集的区域抛锚,防止船舶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发生碰撞。一般要求锚泊船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例如在开阔锚地,两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船长的 2 倍。

  • 通航安全:远离航道、狭窄水道等船舶交通繁忙的区域,防止过往船舶的航行波对锚泊船产生干扰,同时也避免影响正常的通航秩序,确保船舶进出锚地的安全和顺畅3.

助航设施与服务


  • 助航标志:锚地附近应有明显的助航标志,如灯塔、浮标等,以便船舶准确确定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有利于在起锚时安全地驶离锚地。

  • 通信与救援:选择通信信号良好的区域,以便与港口管理部门、其他船舶等保持有效的通信联络。此外,距离救援设施较近的锚地也是较好的选择,以便在船舶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救援。


航运圈资讯号
Faye
介绍
关注我,关注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