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物流中,货物在中转港滞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处理:
一、提前预防滞留问题
运输安排规划
合理选择中转港和航线:在规划运输路线时,要充分考虑中转港的港口设施、吞吐能力和作业效率。例如,选择那些港口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中转港,如新加坡港、鹿特丹港等。这些港口能够快速地进行装卸、转运作业,减少货物滞留的可能性。同时,研究不同航线的运输时间和频率,选择航班 / 船期密集的航线,这样即使某一班次出现延迟,也能较快地安排货物转至下一班次。
预留足够的中转时间:根据货物的性质、中转港的繁忙程度以及前后段运输方式的衔接情况,合理预留中转时间。对于普通货物,建议预留至少 2 - 3 天的中转时间;对于需要特殊处理(如海关查验、检疫等)的货物,如动植物产品、危险化学品等,中转时间应适当延长,可能需要预留 5 - 7 天。例如,在运输鲜花等易腐货物时,虽然中转时间不宜过长,但也要考虑到海关检查和可能的航班延误等情况,确保有足够的缓冲时间。
文件准备和信息沟通
确保文件齐全准确:提前准备好货物在中转港所需的所有文件,包括提单、舱单、商业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书、许可证(如果适用)等。所有文件中的货物信息(如名称、数量、重量、规格等)必须准确无误且相互一致。例如,提单上的货物重量和装箱单上的重量应该相同,否则可能会导致海关或港口当局的质疑,延长货物在中转港的停留时间。
与各方保持良好沟通:与发货人、收货人、货代、船公司 / 航空公司、中转港代理等各方保持密切联系。在货物出发前,就向中转港代理提供详细的货物信息和预计到达时间,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例如,告知中转港代理货物是否需要特殊设备进行装卸(如超重货物需要大型起重机),或者是否有特殊的储存要求(如冷藏货物需要冷藏库)。
二、应对已经发生的滞留问题
了解滞留原因并积极解决
港口拥堵或设备故障:如果是由于港口拥堵导致货物滞留,要及时了解港口的作业情况和预计恢复正常的时间。可以通过联系港口管理部门或货代在中转港的分支机构获取这些信息。如果港口拥堵时间较长,可以考虑调整运输计划,如将货物转运至附近其他港口(如果可行)。对于设备故障影响货物装卸的情况,要求港口尽快安排维修,并优先处理滞留货物的装卸。例如,若起重机故障导致货物无法从船上卸下,可与港口协商调用其他可用的起重机。
海关查验或文件问题:当货物被海关查验时,积极配合海关的工作。提供海关要求的所有文件和信息,确保货物的申报内容真实、准确。如果是文件缺失或不符合要求,尽快准备和提交正确的文件。例如,若海关要求提供原产地证明的正本,而企业只提供了副本,应立即联系发货人获取正本并提交给海关。对于因海关规定不明确导致的问题,可以咨询专业的报关行或海关经纪人,以加快问题的解决。
运输工具衔接问题:如果是前后段运输工具衔接不上(如前段船期延误导致错过后段航班),要尽快联系船公司 / 航空公司重新安排转运。可以通过货代或自己在当地的代理与运输公司协商,优先安排货物搭乘下一班合适的运输工具。同时,考虑是否需要调整货物的储存方式(如从普通仓库转移到冷藏仓库),以适应延长的中转时间。
货物管理和维护
普通货物:对于在中转港滞留的普通货物,要确保其存储安全。检查货物的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及时采取措施(如重新包装)。如果货物需要特殊的存储环境(如防潮、防晒),要监督仓库或堆场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例如,对于纺织品等怕潮货物,要确保仓库有良好的通风和除湿设施。
特殊货物:对于冷藏货物,要密切监控冷藏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货物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定期检查温度记录,如有温度异常,及时修复冷藏设备并评估货物质量是否受到影响。对于危险化学品等特殊货物,要确保其按照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存储和监管,防止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例如,对于易燃液体货物,要远离火源和热源,并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区域。
费用协商和控制
明确费用责任方:确定货物滞留所产生的费用(如仓储费、滞箱费、搬运费等)由哪一方承担。这通常取决于运输合同和滞港原因。如果是由于船公司的船期延误导致货物滞留,船公司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费用;如果是发货人提供的文件问题导致海关查验时间延长,发货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在确定责任方后,与相关方进行协商,争取合理的费用分担。
控制费用增长:尽量缩短货物滞留时间,以减少费用的产生。如果需要长期存储货物,可以与仓库或堆场协商更优惠的仓储价格。对于滞箱费等费用,可以通过与船公司沟通,看是否有办法减免或降低(如在船公司允许的时间内归还集装箱)。例如,若预计货物还需要在中转港停留较长时间,可以考虑将货物从集装箱中取出,存放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普通仓库中,以降低滞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