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开展海上求生技能培训主要通过以下多种方式:
一、理论教学部分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
航海院校会专门设置海上求生技能相关课程,如 “海上求生”“船舶安全与求生” 等。这些课程一般会安排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作为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教材通常选用国内外权威的航海安全教材,如《海上求生(STCW)》等,这些教材内容涵盖海上求生的各个方面,包括求生知识、技能要点等。
课程内容包括海洋环境知识,如不同海域的水温、水流、气象特点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海上求生者的影响,例如在寒冷海域,落水人员可能会因体温过低而迅速失去生命体征,所以要重点讲解如何预防和应对这种情况。
课堂讲解方式
教师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真实的海上事故视频、动画演示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海上求生的场景。例如,播放船舶沉没时船员如何正确穿着救生衣、如何释放救生筏等视频片段,然后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以往海上事故中求生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如,分析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中部分乘客成功获救的原因,如及时登上救生艇、合理利用漂浮物等,同时也分析导致一些乘客丧生的错误行为,如惊慌失措、没有正确使用救生设备等,让学生从真实案例中吸取教训。
二、实践教学部分
模拟设备使用
航海院校配备了先进的航海模拟器和求生训练设施。其中,航海模拟器可以模拟船舶在各种海况下的沉没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船舶失事的紧急情况。例如,设置船舶在暴风雨中触礁沉没的场景,学生需要在模拟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反应,如发出求救信号、组织乘客登上救生设备等。
求生训练设施包括各种类型的救生筏、救生衣等。学生需要亲自操作这些设备,学会正确的穿戴救生衣方法,包括如何检查救生衣的气室、哨子、反光带等部件是否完好,以及如何快速而正确地穿上。对于救生筏,学生要学习如何释放、登乘,如何在救生筏内保持平衡和稳定等操作技能。
实际演练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海上求生演练。演练通常在学校的水上训练中心或者附近合适的水域进行。例如,模拟船舶起火后弃船求生的场景,学生们需要按照预定的应急预案,完成从火灾报警、组织撤离到登上救生筏的全过程。在救生筏上,学生要学会使用救生设备,如信号弹、海水淡化装置等。
开展浸水服穿着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熟练程度。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穿上浸水服,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考核与评估环节
理论考核
实践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