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院校船舶驾驶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课程的专业性
航海数学
航海数学是船舶驾驶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与普通数学课程不同,它侧重于航海领域的应用,例如航海三角形的计算。航海三角形涉及到船舶的航向、航程、经纬度等要素的计算,是航海定位和导航的基础。通过学习航海数学,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函数等知识来解决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的位置推算问题。
航海数学还包括误差理论的内容,因为在航海定位过程中,各种仪器设备(如罗经、计程仪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些误差,以提高船舶定位的准确性。
航海力学
航海力学主要研究船舶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这包括船舶静力学和船舶动力学两部分。在船舶静力学中,学生要学习船舶的浮性、稳性等知识。例如,了解船舶的排水量、吃水深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掌握船舶在不同装载情况下的稳性计算方法,这对于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至关重要。
船舶动力学涉及船舶在风浪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响应。学生需要学习船舶的摇荡(横摇、纵摇、垂荡等)特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减轻船舶摇荡对航行安全和舒适性的影响,如合理调整船舶压载等。
航海英语
航海英语是具有鲜明航海特色的语言课程。它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词汇方面,学生要掌握大量的航海术语,如 “berth”(泊位)、“draft”(吃水)、“pilotage”(引航)等。这些词汇在船舶进出港、海上交通管制等场景中频繁使用。
航海英语的语法也有其特点,在船舶通讯中,句子结构通常简洁明了,以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例如,在船舶 VHF(甚高频)通讯中,常用的语句如 “This is MV [船名] calling,we are approaching the port,requesting pilot boarding.”(这是 [船名] 轮呼叫,我们正在接近港口,请求引航员登船。)
二、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船舶操纵与避碰
这门课程重点关注船舶在不同环境下的操纵性能和避碰规则。在操纵方面,学生要学习船舶的旋回性、追随性等操纵性能指标。通过模拟器训练和实船操作,了解船舶在不同舵角、不同航速下的转向特点。例如,在狭水道航行时,如何准确地控制船舶的航向和航速,以避免搁浅或碰撞其他船舶。
在避碰规则方面,要深入学习《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这是保障船舶海上安全航行的重要法规,学生需要牢记各种船舶相遇局面(如对遇局面、交叉相遇局面等)下的避让责任和行动规则。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培养在复杂的海上交通环境中正确判断和采取避碰措施的能力。
航海学
航海学是船舶驾驶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航海天文、地文航海等内容。在航海天文部分,学生要学习利用天体(太阳、星星等)来确定船舶位置的方法,如天文定位。这需要掌握天文观测仪器(如六分仪)的使用方法,以及根据观测数据进行位置计算的技巧。
地文航海主要涉及利用海图、灯塔、浮标等地面导航设施来引导船舶航行。学生要学会海图作业,包括在海图上标绘航线、计算航程和转向点等。同时,要了解各种航海仪器(如 GPS、雷达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且能够结合不同的仪器信息来确保船舶沿着正确的航线航行。
航海气象与海洋学
三、拓展课程的综合性
船舶货运技术
船舶货运技术课程涵盖了船舶货物装载、系固等内容。学生要学习不同种类货物(如散货、杂货、集装箱等)的特性和装载要求。例如,对于散货(如谷物、矿石等),要考虑货物的流动性对船舶稳性的影响,采取合理的平仓和止移措施。
对于集装箱货物,要掌握集装箱的配载原则,包括重量分布、箱位安排等,以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稳性和强度符合要求。同时,还要学习货物系固设备的使用方法,以防止货物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发生移动和损坏。
船舶管理与法规
船舶管理课程主要涉及船舶的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学生要学习船舶的组织架构、船员职责分工等内容。例如,了解船长、大副、二副等船员在船舶航行和管理中的职责范围,以及船舶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安排。
在法规方面,要学习国内和国际的海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各项公约(如《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 规则))等。这些法规对于规范船舶运营、保障船舶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航海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