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电系统:许多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大规模建设和使用岸电设施,如盐田国际是中国港口最早大规模使用岸电、岸电供电量全国最大、覆盖泊位数量最多的集装箱码头之一。船舶靠港期间使用岸电,可大幅减少船舶发动机的废气排放,降低对港口周边空气的污染1.
绿色燃料加注: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氢燃料、生物燃料等绿色清洁燃料。盐田国际是全球第四、华南首个具备 LNG 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能够为船舶提供 LNG 加注服务,减少船舶对传统重油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及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12.
港口机械新能源化:将港口的龙门吊、拖车、叉车、堆高机等机械设备由传统燃油驱动改为电力驱动或使用新能源。例如盐田国际的龙门吊 “油改电” 项目,使每台每吊次可减少 95% 的废气排放;宁波舟山港大力推进电动堆高机、电动正面吊、电动叉车的广泛使用,并试点氢能叉车、氢能堆高机的应用,从港口作业的 “末端” 确保能源清洁低碳13.
太阳能与风能发电:在港口区域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利用自然能源为港口的部分设备和设施提供电力。如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的风机、光伏等多个分项工程完工,为港区提供绿色能源,实现多能供需平衡调控和多终端综合应用3.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对港口的各种能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港口能源消耗中的占比,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港口能源的可持续发展3.
船舶污染物接收与处理:配备完善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包括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垃圾等的接收装置,并建立规范的转运和处理流程。如平湖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内河码头安装了船舶智能生活污水接收装置、标准化智能岸电装置、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备等,提高了码头污染防治能力4.
污水处理与回用:建设港口污水处理厂或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港口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实现中水回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粉尘污染控制:对于煤炭、矿石等易产生粉尘的散货码头,采用洒水降尘、防风抑尘网、封闭料仓等措施,减少粉尘的飞扬和扩散,改善港口的空气质量 4.
物联网技术:在港口设备、船舶、货物等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现对港口运营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物联网技术,港口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能源消耗情况、环境质量等信息,为优化港口运营和环保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与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预测港口的货物流量、船舶到港时间、能源需求等,从而实现港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环保水平。
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建立智能监控与预警系统,对港口的环境质量、安全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港口的环境安全和运营安全4.
生态护岸与湿地建设:在港口的岸线建设生态护岸,种植水生植物,恢复和保护港口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港口的生态环境质量,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绿色建筑与节能设施:港口的建筑物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技术,如隔热保温材料、高效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等,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收集与利用: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港口区域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港口的绿化灌溉、道路喷洒等,减少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节约水资源 。
制定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政府部门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港口环保政策和法规,对港口的污染排放、资源利用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加强对港口环保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港口企业积极采取环保措施。
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政府对港口的环保项目和设施建设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港口企业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提高港口的环保水平。如香港设立 “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奖励计划”,鼓励先行企业在港开展业务2.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之间加强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分享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航运业的绿色发展。例如盐田国际与洛杉矶港签署合作备忘录,在清洁能源、零碳及低碳环保、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1.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