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拖轮在狭水道航行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熟悉水道情况
收集水道资料:仔细研究狭水道的航海图书资料,包括航道图、港口指南、潮汐表等。了解水道的宽度、水深、弯曲程度、水底地形、碍航物(如礁石、沉船、浅滩等)的位置和性质,以及航道的通航规则和限制条件。例如,明确哪些区域是单向通航航道,哪些地方水深较浅,可能限制拖轮的吃水深度。
查看助航设施:掌握狭水道上的助航设施分布,如灯塔、浮标、立标等的位置、特征和灯光信号含义。这些助航设施对于拖轮在狭水道中的定位和导航至关重要。同时,要了解助航设施的最新变化情况,如是否有新增或移位的浮标,确保航行参考信息的准确性。
检查船舶设备
推进和操纵设备:全面检查拖轮的主机、推进器、舵机等关键操纵设备,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测试主机的转速控制、推进器的转向和推力调节功能,以及舵机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对于全回转拖轮,要特别注意检查回转机构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导航和通信设备:检查导航设备,如 GPS、电子海图系统、雷达等,确保其定位准确、显示清晰,并能正常接收和更新数据。测试通信设备,包括甚高频(VHF)电台、对讲机等,保证在狭水道航行过程中能够与其他船舶、港口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通信联络。
保持安全航速
合理控制速度:狭水道通常宽度有限,船舶密度较大,为确保安全,拖轮应保持适当的安全航速。安全航速应根据水道的具体情况(如能见度、交通流量、航道弯曲程度等)来确定。一般来说,航速要慢到足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在可用的水域内安全地停船或避让其他船舶。例如,在能见度不良或交通繁忙的狭水道段,航速可能需要降低至最低舵效速度。
考虑船舶操纵性:航速的选择还要考虑拖轮自身的操纵特性。不同航速下,拖轮的转向性能、制动距离等会有所不同。在狭水道中,应确保航速与拖轮的操纵性相匹配,以便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如避让来船、避免触碰岸壁或其他障碍物。
正确定位和导航
多种手段结合:采用多种导航手段确保拖轮在狭水道中的正确位置。除了使用 GPS 和电子海图系统进行定位外,还要结合雷达、目视观察助航设施等方法进行交叉核对。例如,通过雷达观察周围的岸线、浮标等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与电子海图显示的信息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定位误差。
注意航道边界:密切关注航道的边界,特别是在弯道和狭窄段。利用助航设施(如浮标)来确定航道中心线和边缘,保持拖轮在航道内安全行驶。避免靠近岸壁太近,防止岸吸和岸推现象的发生。如果对船舶位置有疑问,应立即停车或减速,待确定位置后再继续航行。
谨慎操纵船舶
提前规划航线:在进入狭水道之前,根据水道的情况和船舶动态,提前规划好拖轮的航线。考虑水流、风向对船舶的影响,以及其他船舶的航行意图,尽量选择安全、通畅的水域航行。在弯道处,要提前调整好船位和航向,使拖轮能够顺利通过,避免在弯道处与对向来船形成紧迫局面。
利用车舵配合:在狭水道中操纵拖轮,要熟练掌握车舵配合技巧。例如,在转向时,合理使用主机转速和舵角,根据船舶的转向情况及时调整车舵,确保船舶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向行驶。同时,要注意主机和舵机的响应延迟,避免过度操作导致船舶失控。在避让船舶时,要根据来船的距离、速度和方位,灵活运用车舵,采取正确的避让行动,如减速、停车、转向等。
加强瞭望
全方位观察:在狭水道航行时,要安排专人进行瞭望,瞭望人员应保持警惕,全方位观察周围的情况。包括前方、后方、左右舷的船舶动态、航道内的障碍物、助航设施的状态以及岸上的建筑物或设施等。除了目视瞭望外,还应充分利用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设备进行辅助瞭望,扩大瞭望范围,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注意盲区:特别注意船舶自身的瞭望盲区,尤其是在船舶首尾方向和靠近大型建筑物时。由于拖轮的结构特点,可能存在一些视线遮挡区域,要通过合理调整瞭望位置(如在驾驶台不同位置观察或使用望远镜)、利用其他船员协助瞭望等方式,尽量减少盲区带来的风险。
有效通信
与他船通信:保持与狭水道内其他船舶的有效通信,通过 VHF 电台按照规定的频道和通信程序进行联系。在会遇、追越或交叉相遇等情况下,提前与对方船舶沟通,明确各自的意图和避让行动,避免误解导致碰撞危险。通信时,要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准确传达船舶的位置、航向、航速和操作计划等信息。
与港口交通管理部门通信:及时与港口交通管理部门(如 VTS 中心)取得联系,按照其指示航行。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拖轮的动态,包括进入和离开狭水道的时间、位置、作业任务等信息。接收交通管理部门发布的交通管制信息、航道变更通知、气象预警等重要消息,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制定应急预案
多种应急情况考虑:制定针对狭水道航行的应急预案,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如碰撞、搁浅、主机故障、舵机失灵等。对于每种应急情况,明确应急处置的步骤和责任分工,确保船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采取措施。例如,在发生碰撞危险时,规定首先采取的避让行动(如紧急停车、转向等),以及后续如何检查船舶损坏情况、进行救援等操作。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船员进行狭水道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让船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演练内容包括应急设备(如救生设备、消防设备、应急舵等)的使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持船舶的稳定和安全。
应急设备检查
随时可用状态:在狭水道航行期间,确保应急设备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检查救生设备(如救生艇、救生筏、救生圈、救生衣等)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符合规定;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是否能正常使用;应急舵、应急电源等设备是否功能正常。同时,要保证应急设备的存放位置合理,便于船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取用。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