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F 电台:
通信距离:港口拖轮作业范围主要在港口及附近水域,一般选择通信距离在 20-30 海里左右的 VHF 电台即可满足日常作业需求。如 Ray240 型电台,通信效果佳,可满足港口拖轮与船舶、码头等之间的近距离通信1.
频道数量:应具备足够的频道数量,以满足与不同船舶、港口管理部门等进行通信的需求。通常具有 20 个以上频道的 VHF 电台较为合适,如常见的具备 28 个频道的电台,可灵活切换频道进行通信。
DSC 功能:必须配备 DSC(数字选择性呼叫)功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发出求救信号和进行遇险报警,提高应急响应效率1.
雷达:
探测距离:根据港口的规模和拖轮的作业区域,选择探测距离适中的雷达。对于一般港口,72 海里左右探测距离的雷达,如 E80-5S/7S 型雷达,能够较好地覆盖港口及周边水域,及时发现目标船舶1.
分辨率:高分辨率的雷达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目标的细节和位置,有助于准确判断船舶的动态和距离,提高航行安全性。
功能多样性:具备如导航网络、小 ARPA(自动雷达标绘仪)等功能的雷达,能够更好地辅助拖轮进行作业,如 E80-5S/7S 型雷达具有彩色中文多功能数字化雷达,导航网络等功能,可方便地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共享1.
卫星通信设备:
覆盖范围:选择能够覆盖船舶作业区域的卫星通信系统,确保在港口及近海等区域都能保持稳定的通信信号。例如,常见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广,可满足港口拖轮的通信需求。
通信速率:根据实际通信需求,如数据传输、视频通话等,选择合适通信速率的卫星通信设备。如果需要传输大量的船舶监测数据或进行视频会议等,应选择通信速率较高的设备。
可靠性:卫星通信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正常工作,减少通信中断的风险 。
应急通信设备:
应急示位标:如 406 应急示位标,应选择电池有效期长、性能可靠的产品,以便在船舶遇险时能够持续发出求救信号,如英国 Mcmurdo 的 E5 应急示位标,电池有效期长达 5 年,可有效提高救援成功率1.
双向无线电话:具有多个频道、通信距离适中、防水性能好的双向无线电话是港口拖轮必备的应急通信设备之一。例如 R1 型双向无线电话,具有 3 个频道,可选配测试电池,可在紧急情况下实现短距离的通信联络1.
其他辅助通信设备:
风向风速仪:可直观显示风向风速,为拖轮作业提供气象信息支持,抗风能力应达到一定标准,如 ST60 型风向风速仪,抗风能力达 99 节,可满足港口拖轮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业需求1.
测深鱼探仪:有助于拖轮了解港口水域的水深情况,避免搁浅等事故的发生。选择时应考虑其测量精度、探测深度范围等因素,如 DSM300 模块连接到 E 系列多功能显示器构成的测深鱼探仪,可清晰反映海底情况,达到安全导航目的1.
日常检查2:
电源设备:定期检查电源线连接状态,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查看电池状态,保证电量充足,及时更换老化电池;检查充电器工作情况,避免短路或过热。
通信天线:检查天线连接是否牢固,有无锈蚀;清洁天线表面,清除污垢,保持信号传输畅通;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调整天线位置,使其保持最佳接收状态。
定期保养2:
设备清洁:使用干净的布擦拭通信设备表面,去除灰尘和污渍;对于设备内部,定期进行除尘处理,防止灰尘堆积影响散热和设备性能。
机械部件润滑:对通信设备的机械转动部位,如波段转换旋钮、线路板插头等,定期涂抹适量的润滑剂,确保其转动灵活,接触良好。
天线维护:对天线进行防水、防腐蚀处理,如在天线的暴露接地连接部分和电缆接头处涂抹硅酮密封胶,防止生锈和进水影响通信效果3.
软件更新与系统检查2:
软件更新:定期检查通信设备的软件更新,及时下载并安装官方发布的最新版本,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确保新功能的正常使用,并保证与其他设备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系统检查:定期进行系统自检,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仔细记录系统故障信息,以便进行故障排查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应急设备测试2:
备用电源:定期检查备用电池的电量,确保其处于充足状态;预先准备好备用充电器,保证在紧急情况下通信设备能够正常供电。
备用通信设备:定期测试备用的对讲机、卫星电话等通信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易于取用;明确备用设备的存放位置,做好标识和管理。
人员培训2:
操作培训:对船员进行通信设备操作培训,使其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功能特点和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意识培训:加强船员的通信设备安全意识教育,使其了解设备维护和使用的重要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通信故障 。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