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措施
船舶应严格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相关规定和港口的要求处理垃圾和污水。在船上设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容器,对塑料、金属、食品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对于食品垃圾,在港口有专门的接收设施时,应及时转运上岸进行处理。
船舶的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或者储存起来在港口的污水处理设施中进行处理。例如,一些现代化的船舶安装有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降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对于装卸粉状货物(如煤炭、矿石粉等),要采用有效的防尘措施。例如,在装卸设备上安装防尘罩和喷雾降尘系统。当装卸煤炭时,喷雾系统会向煤炭表面喷水,使煤炭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粉尘产生。同时,防尘罩可以覆盖在装卸传送带上,防止粉尘飞扬到空气中。
船舶的主机和辅机在装卸货物期间应尽量采用低硫燃料或清洁能源,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港口可以提供岸电设施,船舶靠港后接入岸电,关闭自身的燃油发电设备,从而有效降低废气排放。
船舶在装卸货物过程中,必须确保油舱和输油管道的密封性。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如使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对油舱阀门和管道接口进行探伤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泄漏点。
配备足够的油污应急处理设备,像吸油毡、消油剂和围油栏等。在装卸作业开始前,将围油栏布置在船舶周围合适的位置,防止可能出现的油污扩散到港口水域。一旦发生小规模的油污泄漏,工作人员可以迅速使用吸油毡吸附油污,对于较难处理的油污,可谨慎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消油剂进行分解。
防止油污泄漏
控制粉尘和废气排放
防止垃圾和污水排放
安全防范措施
为装卸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和安全带等。对于从事危险货物装卸的人员,还需要配备防毒面具、化学防护服等特殊防护装备。
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人员要熟悉港口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程序,如火灾、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装卸货物时,要注意船舶的稳性。根据货物的装卸顺序和重量分布,合理安排装卸计划。一般先装卸重货,并且要保持船舶左右舷货物重量的平衡,防止船舶倾斜。在装卸过程中,实时监测船舶的吃水和横倾情况,通过调整压载水来维持船舶的稳性。
加强船舶的系泊安全。系泊缆绳的数量、强度和布置要符合港口规定和船舶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系泊缆绳的磨损情况,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风、海浪等),要增加缆绳数量或者采取其他加固措施,如使用防磨设备保护缆绳,防止缆绳断裂导致船舶漂移。
在装卸作业前,要对货物的性质、重量、包装等进行详细检查。对于危险货物,如化学品、爆炸品等,必须按照国际危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要求进行装卸操作。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危险货物的特性和应急处理方法。
合理安排装卸设备和人员。确保装卸设备(如起重机、叉车等)的额定载荷能够满足货物重量要求,并且设备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有合格的安全标识。在装卸过程中,安排专人指挥操作,使用统一的信号进行沟通,防止货物碰撞、坠落等事故。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