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航速和航向
当船舶遭遇恶劣天气,如台风、暴雨或巨浪时,船长会首先考虑调整航速。降低航速可以减少船舶在风浪中的冲击力,增强船舶的稳定性。例如,在遇到强台风时,将船舶的航速从正常的 20 节降低到 10 节左右。同时,船长会根据风向和海浪的方向调整航向,尽量使船舶的船头迎着海浪前进,以减轻海浪对船体侧面的冲击,防止船舶发生侧翻等危险情况。这种操作方式被称为 “顶浪航行”,可以有效降低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风险。
寻找避风港
如果恶劣天气的强度超出船舶的承受能力,或者预计恶劣天气将持续较长时间,船长会决定寻找附近合适的避风港。船公司通常会在船舶的航行计划中预先标记出沿线的避风港信息,包括港口的位置、水深、港口设施等情况。例如,在我国沿海航行的船舶,当遇到台风来袭时,可能会驶向宁波港、厦门港等避风条件良好的港口。船舶进入避风港后,可以在码头或者锚地避风,等待恶劣天气过去。
加固货物绑扎
船员会对船上的货物进行检查和加固绑扎。对于集装箱货物,会检查集装箱的固定装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会及时拧紧。对于散货和杂货,如钢材、木材等,会使用绳索、链条等工具重新绑扎,防止货物在船舶摇晃过程中发生位移。例如,在运输汽车的滚装船上,船员会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增加汽车的固定链条数量,确保汽车在船舶剧烈摇晃时不会相互碰撞或滑动。
检查和维护货物设施
对于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货物,如冷藏货物或危险货物,船员会重点检查相关设施。对于冷藏货物,会检查冷藏集装箱的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温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对于危险货物,会检查其存放环境是否安全,防止因船舶摇晃导致危险货物泄漏或发生化学反应。例如,在运输液化天然气(LNG)的船舶上,船员会在恶劣天气期间增加对 LNG 储罐的压力、温度等参数的监测频率,确保安全。
推迟靠泊或离泊
如果港口正处于恶劣天气影响范围内,如港口水域有强风、暴雨或浓雾,船公司会与港口管理部门协商,推迟船舶的靠泊或离泊时间。例如,当港口能见度低于安全标准(一般是小于 1000 米)时,船舶会停止靠泊作业,等待能见度恢复。这是因为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船舶靠泊或离泊的操作难度和风险都大大增加,容易发生碰撞码头或其他船舶的事故。
调整靠泊计划
船公司和港口会根据天气情况和船舶的优先级重新安排靠泊计划。对于一些紧急物资的运输船舶,如运载救灾物资、医疗物资等的船舶,会优先安排靠泊。对于其他普通货物运输船舶,可能会根据船舶的大小、货物的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安排靠泊顺序。例如,在港口因大风天气而作业受限的情况下,一艘运载食品的集装箱船可能会因为货物的时效性而被优先安排在天气稍有好转时靠泊。
暂停装卸作业
当港口出现恶劣天气,如强风、暴雨或雷电时,为了保证人员和货物的安全,通常会暂停货物装卸作业。例如,在使用岸桥进行集装箱装卸时,如果风速超过岸桥的安全作业风速(一般是 20 - 25 米 / 秒),就必须停止装卸作业,将岸桥移动到安全位置并固定好。对于杂货码头,在暴雨天气下,由于货物可能会被雨水损坏,也会暂停装卸作业。
货物防护措施
在暂停装卸作业期间,对于已经在码头或装卸设备上的货物,会采取防护措施。对于露天堆放的货物,如煤炭、矿石等散货,会使用防水帆布进行遮盖,防止货物被雨水淋湿。对于在装卸设备上的集装箱,会将其降到地面并固定好,避免被风吹倒。例如,在码头堆场的集装箱如果不能及时装船或提走,工作人员会在恶劣天气来临前,使用扭锁等装置将集装箱相互连接并固定在地面的角件上。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