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件杂货码头装卸形状不规则且较重的货物(如大型机械设备),高效装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装卸前的准备工作
货物信息收集与吊具准备
在货物到达前,码头要收集详细的货物信息,包括货物的具体形状、重量、重心位置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货物托运方提供的资料、现场勘查或者三维建模等方式获取。根据这些信息,准备合适的吊具,如特制的吊钩、吊梁、钢丝绳索具等。例如,对于重心偏移的大型机械设备,可能需要设计专用的吊梁来平衡起吊时的受力。对于有特殊起吊点要求的货物,要准备与之匹配的吊钩,并且确保吊钩的承载能力足够。
对吊具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检查内容包括吊具的材质是否合格、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安全系数是否满足等。可以通过探伤检测、拉力测试等手段对吊具进行检测,在确保吊具无安全隐患后才能用于装卸作业。
装卸设备选型与场地准备
选择合适的大型起重设备,如浮吊或具有较大起重量和工作半径的岸边起重机。浮吊适用于码头水深较深、需要较大起吊高度或者货物重量过重的情况;岸边起重机则适合在码头岸边对靠近泊位的货物进行起吊。根据货物的重量和起吊高度要求,计算所需起重设备的起重量和工作半径,确保设备能够安全地将货物吊起并移动到指定位置。
在码头和船舶上设置足够的缓冲垫和支撑装置。缓冲垫可以采用橡胶、木质等材料,放置在货物可能接触的码头地面、船舶甲板或者起重机的吊钩等位置,防止货物在装卸过程中因碰撞而损坏。支撑装置要根据货物的形状和尺寸进行定制,确保能够稳定地支撑货物,例如对于底部不平的机械设备,可以制作专门的支架来保证其在装卸和放置过程中的平稳。
二、装卸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专业指挥与精准操作
安排经验丰富的起重指挥人员,他们需要熟悉货物的特点、装卸设备的性能以及码头和船舶的环境。指挥人员通过对讲机等通讯工具与起重机司机沟通,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船舶的位置,指挥起重机司机调整吊具的角度和位置。例如,对于形状不规则的货物,要确保吊具的连接点位于货物的重心上方,使吊具与货物的连接点处于最佳受力状态,防止货物在起吊过程中发生倾斜、滑落。
起重机司机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指挥人员的指令进行操作。在起吊过程中,要缓慢提升货物,观察货物的状态,确保其平衡和稳定。在移动货物时,要控制好起重机的速度和方向,避免急停、急转等动作,防止货物因惯性而晃动或者脱落。同时,要注意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和起升高度,避免与周围的建筑物、船舶或者其他设备发生碰撞。
货物移动与放置技巧
在将货物从码头移动到船舶或者从船舶移动到码头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风向、水流等外部因素对货物的影响。如果是在海上作业,遇到较大的风浪时,要调整起重机的动作来抵消风浪对货物的作用力,确保货物能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在放置货物时,要提前清理放置位置的杂物,确保地面平整。对于船舶上的货物放置,要根据船舶的稳性要求和后续航行安全,合理安排货物的堆放位置。例如,将较重的货物放置在船舶的底层或者靠近船舶中心线的位置,以降低船舶的重心,提高船舶的稳定性。放置过程中,要缓慢下降货物,确保其准确地放置在预定位置,并且与周围的货物或者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三、装卸后的检查与优化
货物和设备检查
装卸完成后,对货物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在装卸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如表面刮擦、零部件松动等情况。如果发现货物损坏,要及时记录并通知相关方,如货物托运方和保险公司,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对装卸设备进行检查,查看设备是否有异常磨损、变形等情况。特别是吊具、起重机的起重臂等关键部件,要重点检查,确保设备在下次作业时能够正常使用。
根据本次装卸作业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对装卸方案和操作流程进行优化。例如,如果在装卸过程中发现吊具的某个连接部位存在安全隐患,要对吊具进行改进;如果发现指挥人员和起重机司机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要优化通讯方式或者加强沟通培训,提高装卸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