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定位技术
AIS 是一种用于船舶身份识别和位置报告的系统。它利用甚高频(VHF)频段在船舶之间以及船舶与岸基设施之间交换信息。船舶上的 AIS 设备会自动发送船舶的静态信息(如船名、呼号、船舶类型等)和动态信息(如位置、航向、航速等)。AIS 信号的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十海里左右,在沿海区域能够有效地实现船舶之间的相互识别和监控。
AIS 信息不仅可以被其他船舶接收,也会被岸基的 AIS 基站收集。这些基站将收集到的船舶信息传输到航运管理部门的数据库或者相关的货物跟踪平台。通过 AIS 系统,可以实时了解船舶在沿海海域的航行轨迹和交通状况,对于货物跟踪来说,它提供了一个补充的位置信息来源,并且可以帮助预测船舶的到港时间等信息。
沿海海运船舶通常安装有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如 GPS(全球定位系统)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些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船舶的精确位置,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信息。以 GPS 为例,它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空间部分的卫星不断向地球表面发送信号,船舶上的 GPS 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后,通过计算信号传播时间等信息,确定船舶的位置。定位信息的精度可以达到米级甚至更高,这为货物跟踪提供了最基本的位置数据。
船舶的位置信息会定期(通常是几分钟一次)传输到岸上的监控中心或者相关的航运管理系统。这些位置数据的更新频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在船舶靠近港口、通过狭窄航道等关键区域时,会提高更新频率,以便更精确地掌握船舶动态。
卫星定位系统(GPS、北斗等)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货物信息关联与更新
船舶上的位置和货物信息通过卫星通信、移动网络(在沿海有信号覆盖区域)等方式传输到岸上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由航运公司、港口管理部门或者专业的货物跟踪服务提供商维护。服务器会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将来自不同船舶的信息分类存储,并根据用户的查询请求(如货主查询自己货物的位置)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会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以确保货物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在货物装船时,每一批货物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提单或运单编号。这个编号是货物的 “身份证”,通过将船舶的位置信息与提单或运单编号相关联,就可以在货物跟踪系统中确定特定货物的位置。例如,当船舶的位置信息显示船舶正在某一海域航行时,通过查询与该船舶载货清单相关联的提单编号,就可以知道该编号对应的货物也在同一船舶上,正处于相应的位置。
货物信息还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发货地、收货地等内容。这些信息在装船前就已经录入货物跟踪系统,随着船舶的航行,系统会根据船舶位置的更新自动更新货物的运输状态。例如,当船舶离开装货港,系统会将货物状态更新为 “在运”,并显示预计到达下一个港口的时间(根据船舶的航速和航线进行计算)。
提单或运单编号关联
数据传输与整合
港口和码头数据交互
在沿海海运涉及中转或与其他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联运的情况下,货物跟踪系统会协调不同运输阶段的信息。例如,当货物在沿海港口卸船后要通过铁路转运到内陆目的地,货物跟踪系统会从港口系统获取卸船信息,然后与铁路运输系统对接,将货物信息(如货物重量、体积等)传递给铁路运输系统,同时更新货物状态为 “中转 - 铁路运输准备”,并持续跟踪铁路运输阶段的货物位置和状态变化。
当船舶抵达港口进行装卸货时,港口的作业系统会与货物跟踪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港口会将货物的装卸进度(如已装卸的货物数量、剩余货物数量等)发送给货物跟踪系统。例如,在集装箱码头,当开始卸载一个集装箱时,码头的装卸设备会通过自动化系统或者人工操作将装卸信息(如集装箱编号、卸载时间等)发送给货物跟踪系统,系统会相应地更新货物状态,显示该集装箱正在卸货。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