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航运圈--航运业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航运圈资讯  >  海事资讯  >  船舶在浅滩或礁石密布的海域航行时,如何通过测深仪等设备来精确测量水深?船员如何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船舶是否处于安全航行区域?
船舶在浅滩或礁石密布的海域航行时,如何通过测深仪等设备来精确测量水深?船员如何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船舶是否处于安全航行区域?
2024年12月13日 16:28   浏览:0   来源:货代小哈哈

一、测深仪测量水深的原理与方式

(一)回声测深原理


  • 现代船舶广泛使用的回声测深仪是基于回声测距原理工作的。它向船底下方的水体发射声波脉冲,这些声波在水中传播,遇到海底(或其他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测深仪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根据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来计算水深。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1500 米 / 秒左右(会因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等因素而略有变化)。

  • 例如,假设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是 0.1 秒,根据公式:水深 = (声波传播速度 × 时间间隔)/ 2,计算可得水深为(1500×0.1)/ 2 = 75 米。这里除以 2 是因为声波经历了从发射到海底再返回的双倍路程。

(二)设备操作与显示


  • 测深仪通常安装在船底或船舷侧,通过换能器发射和接收声波。它一般连接到船上的导航系统或独立的显示设备上。在操作过程中,船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测量范围、增益等参数。

  • 测量结果会以数字形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同时也可能以图形方式显示水深的变化曲线。这种图形显示对于船员观察水深的变化趋势非常有用,例如可以直观地看到船舶是正在进入浅水区(水深曲线下降)还是在离开浅水区(水深曲线上升)。

二、船员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船舶是否处于安全航行区域

(一)与海图水深数据对比


  • 船员会首先参考船舶航行区域的海图。海图上标注了该海域的已知水深、浅滩位置、礁石分布等信息。将测深仪测量得到的水深与海图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测量水深大于海图上标注的最小安全水深(考虑船舶吃水深度和一定的安全余量),则船舶暂时处于安全区域。

  • 例如,一艘船的吃水深度是 5 米,海图上标注某航道的最小安全水深是 6 米,测深仪显示水深为 7 米,那么船舶在这个位置是安全的。但如果测深仪显示水深为 5.5 米,就需要谨慎驾驶,因为接近安全极限。

(二)观察水深变化率


  • 船员会密切关注测深仪显示的水深变化率。如果水深快速减小,表明船舶可能正在快速接近浅滩或礁石。例如,在一段航程中,前一秒水深还是 10 米,后一秒就变成了 6 米,这种急剧的变化就需要船员立即采取行动,如减速或改变航向。

  • 相反,如果水深稳定增加,说明船舶正在远离浅水区,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三)结合船舶吃水深度判断


  • 船舶的吃水深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下沉的深度,它取决于船舶的载重、货物分布等因素。船员必须清楚本船的吃水深度,并确保测量得到的水深始终大于吃水深度加上一定的安全余量(一般为 0.5 - 1 米左右)。

  • 例如,一艘满载的散货船吃水深度为 10 米,在航行过程中,测深仪显示水深为 12 米,考虑 1 米的安全余量,船舶目前处于安全状态。但如果船舶的载重发生变化,吃水深度增加,就需要重新评估航行的安全性。

(四)考虑船舶操纵性能


  • 除了水深因素,船员还要考虑船舶在浅滩或礁石区域的操纵性能。在浅水区,船舶的转向半径可能会增大,船速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发现水深变浅,船员需要提前预估船舶的操纵难度,避免因转向不及时而触礁或搁浅。

  • 例如,在一些狭窄的浅滩航道,船舶可能需要提前减速,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操纵船舶,确保能够安全地绕过浅滩或礁石。


航运圈资讯号
货代小哈哈
介绍
做一枚开心的小货代。
推荐航运圈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