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拆解行业的环保规范关键控制点
大气污染控制:船舶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为了控制大气污染,应在拆解现场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和粉尘收集设备。例如,在切割船体钢板等操作时,使用集尘罩和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减少粉尘排放。对于废气排放,如船舶发动机和拆解设备产生的废气,应采用尾气净化装置,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水污染控制:船舶拆解可能会产生含有油类、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废水。在拆解现场要设置油水分离设施,将废水中的油类分离出来进行回收或处理。对于含有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废水,要经过化学处理,如中和、沉淀、氧化还原等过程,使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同时,要防止拆解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油污进入水体,在船舶周围设置围油栏和防污帘等防护设施。
分类收集与临时储存:船舶拆解会产生多种类型的废物,如金属废料、塑料、玻璃、油污、废油、垃圾等。这些废物需要在拆解现场进行分类收集,不能混合处理。例如,设置不同的收集容器用于收集废油和油污,避免它们污染其他废物。同时,对于临时储存废物的场所,要具备防雨、防渗漏等措施,防止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
合规处置途径:不同类型的废物要按照环保法规要求进行处置。金属废料可以回收利用,但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散落和污染。废油和油污应送往有资质的炼油厂或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再生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应送往合法的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并且要确保焚烧过程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有害物质识别与清单编制:在船舶拆解前,必须对船舶上的有害物质进行全面识别。这些有害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石棉、含铅涂料、汞、多氯联苯(PCBs)等。识别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设备,例如使用 X 射线荧光分析仪来检测含铅涂料。然后根据识别结果编制详细的有害物质清单,清单应包括有害物质的名称、位置、数量等信息。这是确保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的基础。
有害物质的安全移除与处理:在拆解过程中,对于识别出的有害物质要采用安全的移除方法。例如,对于石棉材料,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穿着防护服并使用特殊工具进行拆除,避免石棉纤维释放到空气中。拆除后的有害物质应妥善收集并运送到有资质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以含汞灯具为例,要将灯具小心拆除后放置在密封容器中,防止汞泄漏,然后送到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理厂进行汞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有害物质管理
废物处理与处置
污染防治措施
船舶拆解行业的安全操作流程关键控制点
易燃易爆物质管理:船舶上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如燃油、润滑油、油漆等。在拆解前要对这些物质进行妥善处理,如将燃油和润滑油抽干并运送到安全的储存地点。对于油漆等易燃物质,要避免在拆解过程中因摩擦、碰撞等产生火花引发火灾。在拆解现场要严禁烟火,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并配备灭火设备,如灭火器、灭火砂等。
电气安全与防爆措施:船舶拆解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特别是在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区域,如油舱、化学品舱等,要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同时,要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等引发火灾。例如,在油舱内进行照明和动力作业时,使用防爆型灯具和电机,并且要保证电气设备的接地良好,避免产生静电火花。
高处作业安全:船舶拆解过程中有大量的高处作业,如拆除桅杆、上层建筑等。在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要固定在牢固的结构上。同时,要设置安全防护网,防止人员和工具从高处坠落。例如,在拆除船舶上层建筑时,在建筑物周围搭建脚手架,并在脚手架外侧安装防护网,为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切割与焊接安全:切割和焊接是船舶拆解的主要工艺。在切割操作时,要注意防止火焰和熔渣飞溅引发火灾。操作人员要穿戴防火服、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对于焊接操作,要确保焊接区域周围没有易燃物,并且要做好通风措施,防止焊接产生的有害气体积聚。例如,在焊接船舶油舱附近的结构时,要先对油舱进行清洗和通风处理,确保没有可燃气体后才能进行焊接。
船舶固定与场地清理:在拆解船舶之前,要确保船舶在拆解场地牢固固定。可以使用缆绳、地锚等将船舶稳定在拆解平台上,防止船舶在拆解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覆。同时,要清理拆解场地周围的障碍物,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通道的畅通。例如,移除场地内的无关设备和杂物,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告知人员拆解区域的范围和危险。
工具与设备检查:对拆解所需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切割设备(如氧炔焰切割器、等离子切割机)、起重设备(如起重机、吊车)、焊接设备等。检查切割设备的火焰调节是否正常、割嘴是否堵塞,起重设备的钢丝绳是否有破损、制动器是否灵敏,焊接设备的接地是否良好等。确保工具和设备能够安全、正常地使用,避免在拆解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