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中的技术改造难点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内河船舶标准化越来越强调环保性能,如要求船舶采用低硫燃油、安装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污水排放等。然而,一些环保技术在内河船舶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例如,内河船舶使用的尾气处理装置可能会因为内河水质、船舶运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运行不稳定、处理效果不佳等情况。
空间和重量限制:内河船舶的空间和重量相对有限,安装环保设备可能会受到限制。比如,在一些小型内河船上安装大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可能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船舶的载货量或乘客空间。而且,环保设备本身的重量也可能会改变船舶的重心和稳性,需要对船舶进行重新调整。
资金成本高:内河船舶标准化要求更新一系列设备,如推进系统、导航设备、通信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安装先进的内河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和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对于一些小型内河船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设备更新后还可能需要对船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操作新设备,这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兼容性问题:新设备与原有船舶系统之间可能存在技术兼容性问题。例如,新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可能与旧的船舶电气系统不兼容,需要对电气线路进行重新布线和系统集成。另外,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接口标准、通信协议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这给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带来了困难。
老旧船舶的适配性问题:内河船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老旧船舶,这些船舶在设计和建造时可能没有考虑到标准化的要求。对它们进行结构改造时,需要解决原有结构与新的标准结构的适配性问题。例如,老旧船舶的船体形状、舱室布局可能不符合现代内河航运对于船舶稳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要求。要将其改造成标准化船舶,可能需要对船体进行大规模的切割、焊接和加固等操作,这不仅技术难度高,而且可能会影响船舶的原有强度和性能。
复杂船型的改造复杂性:内河船舶船型多样,有些特种船型(如内河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气船等)的结构改造更加复杂。以内河化学品船为例,其舱室结构需要满足严格的防腐蚀和防泄漏要求。在标准化改造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改造后的舱室能够有效隔离不同种类的化学品,还要考虑如何加强船体结构以防止化学品泄漏对水体造成污染。同时,这些船舶的装卸系统、通风系统等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这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技术协同。
船舶结构改造难度大
船舶设备更新挑战多
环保技术应用的困境
内河船舶标准化的政策支持措施
灵活的改造期限规定:考虑到内河船舶技术改造的实际困难,在法规制定上可以给予船主一定的改造期限。例如,根据船舶的船龄、类型等因素,规定不同的改造期限,对于老旧船舶可以适当延长改造期限,同时要求船主制定合理的改造计划,并定期报告改造进度。
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于积极进行标准化改造的船舶和企业,在监管上可以采取差异化措施。例如,在船舶检验、营运资质审核等方面给予优先处理或适当简化手续。而对于未按规定进行改造的船舶,加强监管力度,如增加检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等,促使船主加快船舶标准化改造进程。
技术指导服务: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为内河船主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这些技术团队可以包括船舶设计工程师、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等,他们能够在船舶改造过程中提供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例如,在船舶安装新的动力系统时,技术团队可以协助船主进行动力系统选型、安装位置确定和系统调试等工作。
船员培训支持:为船员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培训课程,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新设备和新技术。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新的导航设备操作、环保设备维护、船舶安全管理等方面。例如,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船员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航运工作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设备更新补贴: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内河船舶设备更新补贴。例如,对于安装符合标准的节能型发动机、先进的导航和通信设备的船舶,给予一定比例(如 30% - 50%)的设备购置费用补贴。这可以有效减轻船主的资金压力,提高他们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结构改造补贴:针对船舶结构改造提供补贴,特别是对那些积极响应标准化改造的老旧船舶。根据船舶改造的工程量和难度,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按照新的标准对船体进行加固和舱室重新布局的船舶,按照改造费用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帮助船主降低改造成本。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