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堆放原则
根据散货的种类、特性(如粒度、湿度、可燃性等)进行分区堆放。例如,煤炭、矿石等不同类型的散货要分开存放,避免相互污染。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散货,如易自燃的煤炭,要设置专门的堆放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考虑散货的流量和周转速度,将周转快的散货堆放在靠近装卸设备和运输通道的区域,以提高作业效率。例如,对于经常有船舶装卸的煤炭品种,其堆场位置应方便抓斗起重机或皮带输送机的操作。
堆场形状与尺寸设计
堆场形状一般设计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便于设备操作和空间利用。堆场的长度和宽度要根据港口的场地面积、散货吞吐量以及装卸设备的作业范围来确定。例如,对于大型内河港口,煤炭堆场长度可能达到数百米,宽度根据装卸设备的跨度和堆高要求设计,一般在 30 - 50 米左右。
合理设计堆高,堆高的限制因素包括散货的安息角、堆场地面承载能力和装卸设备的堆取料能力。例如,煤炭的安息角一般在 30 - 45 度左右,堆高过高会导致散货坍塌,同时要考虑堆场地面的承载能力,避免地面下沉。
分层堆放
对于粒度不同的散货,采用分层堆放可以减少颗粒分离现象。例如,在堆放矿石时,先堆放粗颗粒层,再堆放细颗粒层,这样在取料时能保证散货的粒度均匀性。每层的厚度根据散货的特性和装卸设备的作业要求确定,一般在 0.5 - 1 米左右。
锥形堆放与梯形堆放
锥形堆放适用于小型堆场或临时堆放点。散货堆成圆锥形状,其底部直径根据散货量和安息角确定。这种堆放方式稳定性较好,便于防雨。梯形堆放常用于大型堆场,通过在底部设置一定宽度的基础,然后向上逐渐收窄形成梯形。例如,在煤炭堆场中,梯形堆放可以方便堆取料设备从不同高度和角度进行作业。
防风网的类型与结构
防风网主要有实体型和透风型两种类型。实体型防风网防风效果好,但通风性差;透风型防风网通风性能较好,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防风网的结构一般由立柱、网架和防风板组成。立柱用于支撑防风网,网架将防风板固定在立柱上,防风板是防风的主要部件,其材质通常有金属(如镀锌钢板)、塑料(如聚乙烯)等。
防风网的设置参数
防风网的高度根据堆场的规模、散货的特性和当地的气象条件确定。一般来说,防风网的高度在 10 - 20 米左右,对于大型内河港口的煤炭、矿石等易起尘散货堆场,防风网高度可适当提高。防风网与堆场的距离也很关键,距离过近会影响堆场的作业空间,距离过远则防风效果不佳,一般距离堆场边缘 3 - 5 米为宜。防风网的孔隙率一般在 30% - 50%,透风型防风网孔隙率可适当提高,以平衡防风和通风效果。
喷淋系统的组成与布局
喷淋系统主要由水源、水泵、管道、喷头等部分组成。水源可以是河水、港口的中水回用系统等。水泵将水提升到一定压力,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头。喷头要均匀分布在堆场上方,根据堆场的面积和形状,合理确定喷头的间距和安装高度。例如,喷头间距一般在 5 - 10 米,安装高度在 3 - 5 米左右,以保证水能够均匀地喷洒在散货表面。
喷淋控制方式与频率
喷淋控制可以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自动控制可以根据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温度)和堆场的起尘情况来调节喷淋的频率和水量。例如,在风速较大、湿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增加喷淋频率和水量。喷淋频率一般根据散货的性质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对于易起尘的煤炭堆场,在干燥季节可能每小时需要喷淋一次,每次喷淋水量根据堆场面积和散货湿度要求确定,一般每平方米喷洒 0.5 - 1 升水。
覆盖材料的选择
对于内河港口散货堆场,可以采用篷布、防尘网等覆盖材料。篷布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和耐用性,适用于长期堆放的散货。防尘网透气性好,成本较低,适合短期堆放或对透气性要求较高的散货。防尘网的材质一般是聚乙烯等塑料材料,篷布可以是帆布或涂塑布等。
覆盖方式与操作要点
覆盖方式可以是整体覆盖或局部覆盖。整体覆盖适用于小型散货堆或对防尘要求极高的散货,如粉状矿石。局部覆盖可以针对散货堆的顶部和易起尘的部位进行。在覆盖操作时,要注意覆盖材料的固定,防止被风吹走。可以使用绳索、沙袋等固定装置,将覆盖材料牢固地固定在散货堆上。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