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船舶在雾天航行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特殊的安全措施,具体如下:
一、航行前的准备措施
气象信息收集
船长和船员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详细的气象信息,包括雾的浓度、范围、持续时间和移动方向等。可以利用船上的气象传真机、VHF(甚高频)电台等设备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雾情预报。例如,一些内河航运发达地区的港口会定时发布包括雾况在内的气象预警,船员要密切关注这些信息。
了解航线上的水文情况也很重要,因为雾天可能会影响对水位、水流速度和流向的判断。特别是在一些受潮汐影响的内河区域,更要提前掌握这些信息,防止船舶因水流因素而发生危险。
船舶设备检查
雾天航行对船舶的导航设备要求很高。要仔细检查雷达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并且调整好雷达的增益、量程等参数,使其能够清晰地显示周围船舶和障碍物的位置。例如,量程应根据船舶航行的实际环境进行合理设置,在狭窄航道可能设置为较近的量程,以便更精确地观察近距离的目标。
对船舶的测深仪进行测试,保证其准确性。因为雾天视线受阻,测深仪可以帮助船员了解船舶下方的水深情况,避免搁浅。同时,检查船舶的罗经(包括磁罗经和电罗经),确保其正常指示船舶的航向。
检查船上的通信设备,如 VHF 电台等。雾天船舶之间的通信更加重要,要确保电台能够清晰地收发信号,并且船员熟悉使用规定的通信频道与附近船舶和岸上交管部门进行联系。
人员安排与培训
二、航行中的操作措施
降低航速
加强瞭望
采用多种瞭望手段相结合。除了视觉瞭望外,要充分利用听觉、雷达瞭望等方式。在雾天,听觉瞭望可以帮助发现附近船舶的雾号声,从而判断其大致位置。船员要注意分辨不同的雾号,如机动船的一长声表示 “我船将要离泊、我船将要横越” 等含义。
瞭望人员应选择视野开阔、干扰少的位置进行瞭望,并且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同时,要注意瞭望盲区,尤其是船头附近的盲区,可通过适当调整船舶的航向或利用辅助瞭望设备(如安装在船头的摄像头等)来减少盲区的影响。
正确使用导航设备
持续开启并正确使用雷达,及时发现周围的船舶和障碍物。通过雷达观察目标的动态,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 3 - 5 分钟)进行标绘,分析目标的运动趋势。例如,如果发现目标的相对方位和距离变化较小,可能表示两船处于碰撞危险状态。
利用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息辅助航行。AIS 可以提供周围船舶的船名、呼号、航向、航速等信息,船员要结合雷达和 AIS 的信息来全面判断船舶周围的交通状况,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谨慎驾驶与避让
三、紧急情况应对措施
抛锚应急
碰撞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