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构成:HS 编码由 2 位码、4 位码及 6 位码的数字组成,6 位码以上的编码及对应商品由各国自定,我国采用的是 10 位码1 。
分类原则:商品编码依据自然科学划分,采用五阶梯递进法进行分类,从自然界原生态存在的动植物开始,到矿石、化工等人工开采加工后的初级材料,再到塑料、化纤、玻璃等热加工,五金的锻造、冲压等冷加工,后来的机械、电子、仪器、运输工具的装备制造组立,到最后无名无分类品的兜底条款1.
商品名称:使用规范、准确、详细的商品名称,应与合同、发票等商业单据以及货物实际情况相符,避免使用模糊或笼统的称呼,如 “零件”“设备” 等,而应明确具体是什么零件、何种设备23.
商品规格型号:提供详细的规格型号信息,包括尺寸、重量、功率、材质、成分含量、功能、性能等,以便更精准地确定商品编码。例如,对于服装,要明确面料成分、款式、尺码等;对于电子产品,要说明屏幕尺寸、处理器型号、内存容量等36.
商品用途:明确商品的主要用途及应用领域,同一商品因用途不同,编码可能不同。如某种化工原料既可用作塑料生产,又可用于制药,其出口报关时的商品编码需根据具体用途确定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该目录对各类商品的申报要素及对应的商品编码有详细说明,可根据商品的具体特征,按照目录中的分类和要求查找相应编码3.
《税则》:这是确定商品编码的主要依据,仔细研究其中商品所属的章节、品目以及子目,了解各编码所对应的商品范围和具体描述,对于不明确的地方,参考《税则》中的注释、解释性说明等6.
海关归类决定和公告:海关会根据实际的归类案例发布一些归类决定和公告,这些都是权威性的参考资料,企业可关注海关官方网站或相关信息发布平台,获取与商品归类相关的最新信息6.
规则一: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则按以下规则确定。大部分商品可依据此规则,通过直接翻编码书到相关的章节,找到对应的商品编码1.
规则二:包括税目条文、类注、章注规定的条件等,主要针对相似品、混合物、两种物质合成的规则1.
规则三:当货品按规则二(二)或由于其他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时,应按以下规则归类:列名比较具体的品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品目;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照规则三(一)归类时,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应按构成货品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货品不能按照规则三(一)或(二)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品目1.
规则四:根据上述规则无法归类的货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货品的品目1.
规则五:主要是关于包装品的归类规则1.
规则六:主要是协调上面几个规则解决不了的兜底条款,一般很少用到1.
报关行:专业的报关行具有丰富的报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海关法规和商品归类要求,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商品编码建议和申报指导。
海关咨询:在遇到难以确定的商品编码时,可向海关部门咨询,海关会根据商品的具体情况给出准确的归类指导和建议,确保编码填写的准确性 。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